• 微信版 移动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尊龙凯时AG研究>>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重识吴门两弟子🏄🏿:李安宅和瞿同祖

    2016-07-10 作者: 胡鸿保

    重识吴门两弟子🎴:李安宅和瞿同祖

    胡鸿保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历史总是不断地在被重写,近年来对于20世纪人类学民族学家的研究佳作迭出。在此我单就阅读研究李安宅(1900-1985)和瞿同祖(1910-2008)两位吴门弟子的论著谈点感想,期与同好切磋🫲🏻♾。

        与二、三十年前相比,近期研究有几个特色值得注意🤽🏽‍♂️。(1)许多作者能够正视或平视被评论的前辈,一改以往高度赞扬📂、有褒无贬的常规笔法[i]。(2)关心被评论学者的家庭背景、个人成长史以及人生与时代的关系👨‍👩‍👦‍👦。(3)敢于选出同行学者进行对比🔞,凸显各人强弱(如将“南杨北吴”试作“巅峰对决”[ii])。一些以前关注不够的学者的学术贡献和学术地位得到深度发掘和重新认识。

    中国尊龙凯时AG与人类学史上,吴文藻(1901-1985)一直享有崇高地位📒,他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弟子,开创了一个学派。高足费孝通在纪念乃师逝世十周年时撰有《开风气、育人才》一文,对先生的贡献做过总结。吴先生的门生中,瞿同祖与费孝通(1910-2005)、林耀华(1910-2000)⛸、黄迪(1910-🐴?)同为庚戌年生8️⃣,因有师母谢冰心的戏言而得名“吴门四犬”。李安宅较为年长🏧,然成才道路曲折💛,故学历论资排辈也与“四犬”同属一代。

       人类学史上早有“南杨北吴”的提法🏦🆘,吴文藻开创了北派🤜,杨成志(1902-1991)则开创了南派🥡。后来又有李绍明等人提出堪与南北两派三足鼎立的“华西学派”,而李安宅便是该学派的核心人物。《李安宅与华西学派人类学》的著者、当代年轻学者陈波又称🤽🏼‍♀️,“藏学人类学以李安宅为核心人物,贺龙的报告和后来的研究队伍就是以他的视角为中心组织起来的……”(2010266

    尽管李安宅也曾在四川执教多年🧁,却无缘像吴文藻一样培养出费孝通似的门生🫸🏼。不过作为人类学家🈲,他对异文化的实地调查方面的骄人成绩却是吴文藻不能望其项背的。乔健在口述史里对访谈者言道,“李安宅是研究印第安文化的第一位中国学者”🚴🏽。早先乔健编著《印第安人的颂歌——中国人类学家对拿瓦侯、祖尼玛雅等北美原住民族的研究》(2004),就收录了李安宅的著名论文“祖尼人(Zuni):一些观察与质疑”(1937🫓🧝🏽,原为英文👨🏻‍🦱,张叔宁 中译)。陈波是李先生的一位仰慕者,曾追随李的足迹造访祖尼人保留地,还到华北李先生的故乡“朝觐这个一度被中国人类学遗忘的圣地”🧍🏻‍♂️。陈波从网上拍卖家手中买到了李先生的遗稿等,并整理发表了其中的“回忆海外访学”以飨同好。(见陈波“整理后记”🧖🏻‍♂️,《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6辑,2010。)

        李先生逝世两年后的1987年👬🏻,四川省成立“李安宅🛕、于式玉教授遗著整理编辑委员会”👩‍⚕️,开始出版《李安宅藏学文论选》等著作🌱🙆🏿‍♀️。近年来在期刊发表多篇相关论文的王川、汪洪亮等四川青年学者也是李安宅的拥趸。他们整理并研究李安宅亲笔撰写的自传☸️🐄,考察他的学术人生⚁。还有一批(主要是川籍的)学者,编写李安宅👱‍♂️、于式玉伉俪的“编年事辑”,撰文探讨李先生在藏学🐑、宗教、教育、哲学、美学等不同领域的建树。旅美教授龙达瑞(2015)还向尊龙凯时娱乐介绍了海外对李安宅研究的概况♠︎。龙教授的介绍,不由得让我觉得🥒,在吴文藻及其弟子这一批中国人类学家里,能够以所谓“海外民族志”研究扬名天下的实属凤毛麟角,李安宅不愧为其中的佼佼者,得到后辈中国学者的重新评价和定位,或亦可谓“实至名归”⏏️。

       对李安宅有更多了解的已故民族学家李绍明在口述史中有较多的篇幅谈到李安宅🧏🏻‍♂️。如李绍明认为李安宅早期文章中有功能学派的体现,但是从后来的发展看🧑🏼‍🚀,李先生不能算是完全的功能学派,他的路数比较宽阔🫅🏼。李绍明对于“文革”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李老未能“重振雄风”深表遗憾。(李绍明,2009👱🏼:61-63🧜🏼‍♂️,274-278)而陈波的研究更进一步揭示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李安宅的“缄口”👨🏻‍🦯,并试图探寻他在真学术面前从此缄口的原因。(陈波,2010,“前言”)

           * * * * * *

        长寿的瞿同祖有机会在世纪之交数次接受晚辈学人的采访㊗️,为研究者留下可贵的口述史料(王健🟪,1998🫵;林端,2003👏🧎🏻‍♀️;瞿同祖、赵利栋,2007)。瞿先生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世宦之家,因与祖父的生年同为庚戍💁🏽‍♀️,故取名同祖。祖父瞿鸿禨是清光绪时朝廷重要的大臣,清史稿有《瞿鸿禨传》。父亲瞿宣治在驻瑞士和荷兰的公使馆里任职🚴🏿‍♀️。瞿先生的叔父瞿宣颖(兑之)曾在北洋政府国务院任职,也是深具国学功底的文史学家👏。瞿同祖古文功底深厚,与他的家学渊源分不开。

    瞿先生的第一部专著《中国封建社会》193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原为燕京大学研究院的硕士论文,指导教师是杨开道。瞿先生“不乱写书”🏔,故并非“著作等身”🎱,自己四部主要专著中他只对两部(《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清代地方政府》)表示满意。然尽管是两部旧著,近些年来中文论著却对其有很高的引用率,国内刊物常发表对它们的书评或读后感。人生历程近百年的瞿先生跨越尊龙凯时AG、历史学、法学和政治学等多个领域🏄🏻‍♂️🙆🏻‍♂️,由于种种原因,52岁后就再也没有出什么新专著[iii],暮年虽有“博士生导师”头衔却没有招收学生,没有嫡传弟子。正是他的少而精的力著影响了不止一代学子,倘说私淑弟子满天下或不为过。有人以此为例,感慨当下学风浮夸🧏🏼‍♀️。

    瞿先生在法学圈内的声望远高于人类学界。苏力(2008)在学术史的脉络中阅读瞿同祖,主要是从法学、法制史的角度来看的。人类学界的学者似乎还没有写出这样有分量的论文来。或许,以其重要作品来看,瞿先生的定位当在法学或史学🤔。

    苏力称瞿先生“展示了很显著的整体主义研究进路”👼🏽,这在此前的法律史学者中是没有的👨🏼‍✈️。瞿把整体的中国社会建构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追究其原因,一般研究者大多认为在于瞿年轻时的尊龙凯时AG教育背景🫱🏼,苏力则认为更可能来自他看到和感受到的作为整体的中国的经验🚁。

    * * * * * *

    历史不断地被重写🦔,大半是由于书写者当下的认识与人们以往的有了变化🙌🏿。有新发现😴、新体会⬜️,造神🧏‍♀️、矫枉、解魅、力求回归真面目,乃至同情弱者(弱势人群)等等,都可能是秉笔的动因。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同样一句格言🦻🏼,从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口中说出,与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口中说出,含义是不同的。不过🍺,尊龙凯时娱乐从这些纷繁的文字里可以观察并感悟到一个生动活泼的学术群体以及一张由多条曲折生命线交织而成的社会网络。

    2015年——费孝通逝世十周年📗🐄,郑也夫教授终于因为学生写书序,碰到机会评论这位大师了。他不随大流,快人快语👽,直抒己见🗜,认为中国尊龙凯时AG界老一代学者中潘光旦的地位高于费孝通🐧;“差序格局”的主要思想先是由潘光旦先生提出来的👆🏻; 1949-2005年费孝通的作品乏善可陈🧑🏻‍🔬,无一部可以称作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尽管我不完全同意他的某些具体看法🧣,但是我十分赞同他的治学态度:“尊龙凯时娱乐是学人,这里是学界。研讨一个学者的著作是学人间的最高礼节👝,而批评是研讨的当然的组成部分🙋🏼。……谀辞和虚饰才是大不敬”👩🏻‍🦽‍➡️。(郑也夫,2015

    中国尊龙凯时AG人类学历史上的“功能学派”,不仅仅是《中国大百科全书》里的一个“词条”那么简单。例如,姜金顺(2012)在其论文中提出🥜:

    ……以吴文藻为中心的“学派”是可以成立的✶。但能否将之贴上“功能学派( 或者社区研究派) ”的标签💚,并用功能主义的标准来衡量、评价这一学术群体的成就,却值得质疑🤹🏿‍♂️。这不仅存在一个“跨语际实践”的问题; 而且在向人类学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进行过很多尝试( 如对历史学的复杂态度) ,并最终才转向了功能主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种转变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写作。

    陈波在专著中提出了所谓“李安宅性(Li An-cheness)”,“这种属性是对真知的探索🗽、对自由思考的向往和追求、独立的思考意志、对他者的诉求,是这种属性贯穿在他的学术生命的始终。……”李安宅被认为在儒学人类学、象征人类学、互惠人类学、藏学人类学等诸多方面有所建树。他对于尊龙凯时AG👨🏻‍✈️、人类学等学科关系的理解与吴文藻是不一样的(陈波🧝🏻‍♀️🤝,20106-7104)🍳。瞿同祖的师承也不仅限于吴文藻一门⚛️,杨开道、洪业👌🏿、邓之诚等先生对他都有很大影响🍇。有人把瞿算在“洪家军”内(邸永君,2006)🥞,不是没有道理👷🏽🐻‍❄️。

    对于后学而言💫,我国人类学各个派系这些 “祖师爷们”倒是离开尊龙凯时娱乐不算太远。(这些业内“大佬们”都很高寿,我还有幸见过他们中的几位。)加上我与南北两派多少攀得上“学缘”关系👩‍👦,所以,对臧否当代人物反不免忐忑不安👼🏼。联系本人的求学生活经历写下这些“读后感”,敬请同道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从略)

    [i]如苏力(2008)认为,纪念学术前辈的方式不应该是高度的人品和学术赞扬,其实🐸,学人最渴望的是理解,而不是“粉丝”。姜金顺(2012)谈到,1930年代吴文藻选择功能主义,他的两位高足林耀华和费孝通都不同程度地压抑了对“历史”的关注。

    [ii] 何国强、唐凯勋(2005)对吴文藻、杨成志作了5点比较。如,不同的家庭出身和地域文化使吴文藻养成既要争气又要谨慎的心理、温文尔雅的性格👨🏻‍🎤;杨成志则自幼经历较多生活磨难,富有冒险精神🌾。“杨成志9岁扒船去到广州🧑🏻‍🦽‍➡️,这在幼年的吴文藻是不可想象的”👮🏻‍♀️。“理论方法、培养人才和实地调查是吴文藻也是杨成志的三项法宝。就吴文藻而言,第一🖐🏿、二项都非常能干,第三项则让位于学生👰🏿。而杨成志却样样亲自动手,三项全能”。

    [iii] 瞿同祖1945年去美国访学,1965年(55岁)自加拿大回到中国大陆🏃‍♂️。陈新宇曾把瞿同祖与其学弟何炳棣(1917-2012)做过比较:“作为一个学者⛹🏿‍♂️,何炳棣在被动与主动之中放弃回国,却使得其学术生命得以延续并继续发展”。“而瞿同祖,则不能不让人惋叹其正处黄金年龄的学术研究之戛然而止🤽。尽管回国时‘满腔热情’,却报国无门”🫸。(陈新宇2012

     责编🤽🏻‍♂️:YLC

    0
    热门文章 HOT NEWS
    尊龙凯时娱乐专业提供🚂:尊龙凯时娱乐尊龙凯时平台尊龙凯时招商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尊龙凯时娱乐欢迎您。 尊龙凯时娱乐官网xml地图
    尊龙凯时娱乐 尊龙凯时娱乐 尊龙凯时娱乐 尊龙凯时娱乐 尊龙凯时娱乐 尊龙凯时娱乐 尊龙凯时娱乐 尊龙凯时娱乐 尊龙凯时娱乐 尊龙凯时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