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版 移动版

    尊龙凯时AG史

    余英时 中国近代个人观的改变

    2010-01-12 作者👩🏻‍🔧🤵🏽: 余英时

    中国近代个人观的改变

    余英时

     

    最初我想提出的问题主要是关于自我(self)的问题🔀🤵🏻,也就是在中国近代思想的变化中,中国人对自我的态度、看法是否有所改变的问题📣🏏。现在正式写出来的题目是个人观🙇🏽‍♀️,所以我在下面也将略作调整,以免文不对题。好在自我个人关系很密切,内容调整并不太困难🙂‍↕️。现代中国人主要的观念认为传统是压迫尊龙凯时娱乐的、拘束尊龙凯时娱乐的,这也就是鲁迅所谓礼教吃人的说法🫙。许多三纲五常压迫尊龙凯时娱乐,现代中国人首先便想要突破这一层礼教的束缚。
      
      突破礼教束缚的这个问题🚿🤸,并不是从鲁迅才开始的🖤,这种说法至少可追溯至谭嗣同在《仁学》里所说的冲决网罗,可以说他是最早提出主张个人应突破传统文化对个人的拘束🧺,使人解放并希望全面改变传统的文化🗂。谭嗣同虽然没有用解放这个名词,不过他说的冲决那种突破性是很高的,在这一点上🐦‍⬛,五四时代的思想家也并没有超过他的思想境界🩸。谭嗣同碰到的不全是政治或社会制度的问题🧖🏼‍♀️🧑🏽‍✈️,而是传统中个人如何变得更自由、更解放的问题。谭嗣同的《仁学》与康有为的《大同书》可以说是互为表里的⚰️。这两本书的主要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那个社会基本上是以西方为模式,那是一个乌托邦💁🏻‍♂️,也是一个接近空想的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的社会🚣‍♀️👇。而《仁学》则以为中心观念,并赋予它以现代的解释和意义🐈‍⬛。谭嗣同用当时物理学中的以太来解释,认为表现中国人的主要精神。当时🐆,中国的思想变化是非常快的,《仁学》写于戊戌政变以前🏅,到五四不过二十年,只有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但五四时期已没有人讲了。
      
      到了五四,真正的个人问题才出现。胡适所主张的个人主义其实是自易卜生的egoism。他讲个人在沉船危难时应先救自己,为的是日后可以成为有用的人🤾🏿‍♀️,贡献社会🤵🏽‍♀️,而不只是为了自己而救自己⏲。这个个人主义并不全是西方式的👩🏻‍🎤、孤零零的个人🕕,也不是面对上帝时的个人,仍是在中国思想传统中讲个人🤏🏻,小我的存在仍以大我为依归。胡适在讲个人主义的同时,他本身的中国文化背景还是十分清楚。例如他提倡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并重视死而不朽的问题🧔🏼‍♂️。他认为小我会死,大我(社会)不死😏,此即胡适的社会不朽论📞。胡适虽然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当中最重自由🍂、最强调个人主义的思想家,但仍然强调大我,此乃中国的传统观念🤢:小我必须在有大我的前提下,才有意义。胡适并以现代观念与西方说法融化到中国传统中来解释三不朽👩🏼‍🌾:立德(whatweare)、立功(whatwedo)🪴、立言(whatwesay),这虽是现代中国人的个人观⛑️,却仍是在中国传统的脉络中。胡适在与马克思主义者的辩论中,论及国家与个人、集体与个人时,则显然偏向西方古典的个人主义。20世纪30年代初期,他在《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中写道:个人若没自由,国家也不会有自由🙋🏼‍♂️;一个强大的国家不是由一群奴隶所能造成的。他以西方自由主义中的契约观念(人与国家的关系)强调个人的自由为第一位♕🕝,人若没有自由,那么人与国家之间的契约便失去了意义,他即是以这样的观念来对抗当时马克思主义以及国民党的集体主义的思潮。
      
      以上所谈是为了说明:中国近代思想家或学者对于个人问题并没有很深入的探讨,尤其没有谈到个人自我在中西文化传统中的异同问题。其实在中国传统的文化里,个人自我的观念是很重要的,不论是儒家或道家🫵,特别是道家如庄子,或是佛家的禅宗🤾‍♂️,都重视个人的精神自由❤️。儒家所谓的内圣外王🤷🏼,是指个人先做好本身的修养,才有能力处理外在事务🕘。即使儒家的修齐治平也是从个人开始的。以庄子而言,他的主张代表了中国最高的个人自由👗。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上提及庄子主张的个人自由,先生认为它甚至是超过西方个人主义的。这不只是先生个人的看法🧍🏻‍♀️。当初严复翻译约翰·穆勒的《自由论》时🙎🏼‍♂️🪫,因为找不到相应的中国观念和名词来翻译“liberty”,最后用《群己权界论》来翻译On Liberty这本书。这是在个人和群体的关系中划定自由的位置🥝。但严复在导言中讨论《群己权界论》时,则常引用庄子的个人主义思想,说庄子讲的自由有一部分很像古典自由主义者讲的自由👩🏿‍🦳。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的个人主义与西方个人主义的异同点:相同的是都肯定个人自由和解放的价值;不同点是西方以个人为本位,中国却在群体与个体的界限上考虑自由的问题,这比较接近今天西方思想界所说的communitarian立场🌦🧖🏽‍♀️。
      
      中国传统社会或文化中并不是没有个人自由🤹🏿‍♂️,但并不是个人主义社会👩🏻‍🍳,也不是绝对的集体主义社会,而是介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二者之间。以儒家为例,儒家并未忽略个人,例如🕵🏿‍♀️💅🏼:孟子讲人心不同各如其面𓀈,也是注重个性的问题,只是中国人并不以个人为主导。庄子的思想首开个人主义风气,至魏晋时代则是个人主义的高峰期,那时的激烈思想家甚至不要政治秩序。这是相对于秦汉大一统时过分强调群体秩序的一种反动👱🏻‍♂️。章炳麟👳‍♂️、刘师培等人在日本提倡无政府主义,其实便是受魏晋时代无君论思想的影响。
      
      从五四到20年代之初🏌🏽,个性解放🐐、个人自主是思想界©️、文学界的共同关怀。但整体地看,当时感性的呐喊远过于理性的沉思。此下一直到对日抗战🧘‍♀️💂🏻‍♀️,这期间中国人纷扰不安,大家关心的主要是救亡图存的问题,只考虑大我,无法顾及小我的问题💂🏽‍♂️🧫,更谈不到讨论小我精神境界的问题了。这是国家的处境所加于思想的限制。传统有关个人自我的观念因此没有机会得到深刻的重视和认识。
      
      19世纪中期,中国和西方接触是被迫的🧑🏼‍🤝‍🧑🏼,因为战败了。中国本无任何向西方文化观摩的意思🦃,现在打了败仗,知道西方船坚炮利的厉害🚣🏼‍♂️🕵🏻,才不得不急起直追🎒🦸🏿‍♀️,想学到西方的科技👳‍♂️。这就决定了中国学习西方纯出于功利观点。这个观点基本上支配了思想界🤙🏻、知识界。其中当然有少数例外,如同治时代的冯桂芬已承认有西学🫱🏽。后来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已最先由冯桂芬开了头🦒。冯桂芬甚至已经注意到西方的科技是以算学为基础的,可惜这个思潮并未发展。一直到李鸿章洋务时代,主要工作仍然是如何赶上西方的科技,所以兴建了许多造船厂并翻译西方书籍🙇‍♂️。当时所译之书主要为科技及法律(国际法),并没有接触到西方文化本身的特质,特别是没有接触到西方的宗教🧑🏻‍🦽。因为那时传教士到中国来传教🎞,引起很大的反感🤖,尤其是知识界非常反基督教🧏🏿‍♀️,认为中国教徒是吃教饭🧉,而士大夫则只想学西方的船坚炮利。由于中国人自始即不注意宗教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因此对西方人的自我个人的意识便无从了解🚬🧚‍♂️。影响所及,中国人也没有机会检讨自己传统中的相关部分。
      
      近代西方个人主义起源于1415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及人文主义,这是上承古典的传统。在宗教方面⏯,马丁·路德主张个人与上帝直接沟通。到了加尔文教派,即所谓的清教徒,把个人地位提得更高👼🏿。美国是清教徒社会,以18👨‍🦼👨‍👨‍👧、19世纪的康涅狄格(Connecticut)州为例,小孩很早便离家外出闯天下🫖,成人后才回家与父母重新建立关系,以此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这在中国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而西方人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人对上帝须绝对地服从🎦🧝🏼。
      
      (一)中国传统中的个人自我
      
      尊龙凯时娱乐必须先从古代中国人对生命来源的看法谈起。荀子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他又说: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这是说生命是天地给予的🏀。是指人类。《易经》说天地之大德曰生,与荀子相同🤸🏿‍♀️,但这是指万物之有生命者而言👃🏽。但只有人类才能意识到先祖(包括父母)是自己生命的直接来源🤷🏽‍♂️。禽兽不记得父母祖先🧑‍⚕️,这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之所在。这个看法在古代很普遍💆🏽‍♀️,汉代的人大致都抱着这个信仰🧘🏻‍♂️,因此自汉代起,中国人特别重视👨🏿‍🚒。因为生命虽推源至天地(如西方的上帝)📲,但每个人的生命又直接出自父母和先祖🧚🏼‍♂️。这样一来👷🏼‍♂️,中国人便不把每个个人直接系之于天地,而个人都是某家的子孙,西方那种个人主义便出现不了🥷🏻👴。所以古人写自传如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班固《汉书·自纪》🧑‍🦯‍➡️、王充《论衡·自纪》等都叙述自己的家世。这些自传中并不是没有他们的个人自我🕊,但他们要把自我放在家世背景之中。这正是说🍩,他们不是孤零零的个人🚡👩‍⚕️,他们之所以成为史学家🫱、思想家是和先祖之所出分不开的💂‍♂️。这和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式的自传完全不同,更和近代西方自卢梭以来的自传不同🏋🏿‍♀️。但汉朝是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帝国要长治久安☺️🤞🏼,便不能不把家族吸收进帝国系统🌬,因此也把个人吸收在此大群体之中。这是汉朝用为取士标准的一大要因(孝廉)。从前是私德👱🏻‍♀️,是个��的德行,现在却变成公德,与帝国秩序有关了。既已制度化2️⃣,成为博取名誉地位的手段🧏🏽‍♀️,于是久之便流为虚伪。所以汉代实行三年之丧🤶🏻,有些汉末的人甚至守丧二三十年。这种虚伪把个人的真性情汩没了,这才引起反抗,而有魏晋以下个人主义的兴起。
      
      魏晋时代是中国史上第一次有个人的觉醒🏈,这在思想上和文学上都有清楚的表现。思想是所谓老、庄的玄学。如嵇康便公开说他不喜欢周🪐、孔的名教,因为它压抑了人性。相反,他认同于老、庄的自然。竹林七贤中的另一位——阮籍,更是直接向礼法挑战。故听说母亲死了,仍继续下围棋🌑,局后吐血数升;他又冲破了当时叔嫂不通问的礼数🅿️,曾亲向其嫂话别🫅🏽。当时的人最向往的人生便是适性逍遥,郭象注《庄子》把这个观念讲得最清楚。个人的精神自由在魏晋时代成为一个最重要的价值。在文学方面▪️,建安作家包括曹丕、曹植兄弟在内🤹🏿‍♀️,往往写信给至交好友,诉说自己的心事🙎🏼‍♀️🚕、个人感受等🧒🏽。这是中国书信史上的新发展。以前汉代的书信保存下来的都是讨论事情的(如司马迁《报任安书》),不像建安书信这样几乎完全是谈心式的🕍。这是个人觉醒的一种象征♏️。以诗而言🧘‍♀️,更可见自我的发现,如嵇康的《幽愤》、阮籍的《述怀》。这些细诉一己情怀的信和诗在魏晋大量流行🎶,绝不是偶然的。所以在这个时代👨‍🔧,个人的自我关怀远远超过了大群体的意识。汉代文学正宗是赋体🧩,那是些政治性的、为帝国的伟大作渲染的东西。
      
      在宗教方面👩🏿‍🌾,佛教在此时开始为中国人接受,这对于中国人的自我意识也有加强的功用。从前中国人不太讲个人灵魂的不灭🧘🏽‍♂️🦊。照儒家理论,魂魄在人死后迟早都是要消灭的。庄子以气的聚散说生死,则人死后又散在太虚之中➾。佛教的最高教义固然不承认灵魂🦵🏽,但中国人所接受的通俗观念则是灵魂轮回🏄🏽⛔。如果有轮回🫴🏽🛴,那么个别的人的觉识永不消失,而无休止地在宇宙间流转。一般平民拜佛都是为了求福田,可见佛教确加深了个人的意识。诚如陈寅恪所说,从中国人的观点看🧜,佛教是无父无君之教🧝🏼‍♀️。既然无父🖖🏽,则家庭或家族便无意义;既是无君🤾🏼,则国家也失去存在的理由👊🏻。那么剩下来的便只有一个个的个人了。所以佛教影响所及,打破了中国的各层的群体观念,而突出了个体📈。
      
      隋唐时代,中国再度建立了统一的帝国,但这时的社会已远比汉代复杂🎣,即论国际性👩🏽‍🎨、开放性,也超过汉帝国很多。经过新道家、佛教洗礼以后的中国思想界,也不大可能再回到汉代经学笼罩下那样较为单纯的状态了。不过尊龙凯时娱乐若要了解唐代中国人对于个人自我的看法,尊龙凯时娱乐不能仅求之于儒家经典的注疏🖕🏼,而更当在诗人作品中去发掘🧔‍♂️。这是因为唐代文化的创造活力主要表现在诗歌中👱🏻🕧。唐诗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繁多的👬,未可一言以蔽之。例如杜甫较为关怀大群体,李白则表现个人或自我者为多。但杜甫诗中也未尝不写个人生活的情趣,李白也慨叹大雅久不作❔。在杜、李之前有一位陈子昂,他有一首诗写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自己的一种极深沉的苍凉寂寞之感🧞,这是前人所未到的境界。
      
      中国传统的个人观到了宋代以后🔑,因理学的兴起又发生了新的变化🧟‍♀️。理学当然是儒学的新发展⛎🍏,但也吸收了佛⚽️、道的成分🧑🏻‍🦼‍➡️。从宋代以后的观点看,儒家的基本经典是《四书》🛁、《五经》𓀚,都是官书💆🏽。如朱子的《四书》,因成为考试课本,也可算是官书的一种;就连《诗经》亦非全是民间诗歌👨‍👩‍👧‍👦,大体上是经过采诗官雅化的。有人甚至认为《五经》在汉代相当于今日的宪法,这句话的意义是指它的内容是皇帝都必须尊重的。所以汉代大臣向皇帝谏言,往往引《诗经》为根据➿。由于儒家不是独立的、有组织的教会🧑🏼‍🚒,经典的传播要靠政府的力量,这就造成了一种特殊的困难🕵️‍♀️,使它在现代世界找不到立足点,五四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很少能平心静气地在儒家传统中觅取有关个人自我的本土资源,正是因为他们把儒家经典完全看成了代表政府的政治意识形态。(孟永🥸:个人或自我,在哪个文化中不存在呢🚼?但时移世易,个人在不同的时代应该是被构建出不同的意义👩🏻‍⚕️。)在儒家思想史上🚶🏻‍♂️,《四书》代《五经》而起是一件大事,这是宋代的新发展👱‍♂️。宋以后🚯,中国政治社会发生极大的变化,已无世袭封建和大世家门第的观念,社会已走向平等,只有一些地方性的世家。因此,儒家学者必须靠科举考试才能参政,例如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天下只有皇帝一家是世袭,宗室已无重要性,宋代宗室中人且多落魄,有的还需经考试才能做官🤷🏿❤️,因此产生了士大夫阶级👷‍♂️。这个阶级以负起对天下的责任自许🧖🏽。严格地说📫,宋代的士大夫普遍发展出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范仲淹主张士大夫要以天下为己任,治人必须先修己,此中也有佛家的影响。这是《四书》兴起的历史背景。《四书》之所以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主要是因为《四书》是教人如何去做一个人,然后治国平天下🧑🏿‍✈️。《大学》、《中庸》在汉代并不受重视🧈🔶,并没有人专门讲《大学》👱、《中庸》的🦵🏿,专门讲《中庸》的🆚,要到佛法传来后,佛经中讲喜怒哀乐、心性修养🛂,讲人的精神境界,《中庸》才因此引人注意🙍🏻。六朝梁武帝著《中庸注疏》🍢,即是受到佛教的影响。尊龙凯时娱乐可以说,儒家的个人观因《四书》的出现而深化。佛教讲心与性👨🏻‍✈️,儒家亦然,只是儒家这方面的思想被冷藏于典籍中未被发现而已🦹🏻🏥。宋以后,三教彼此影响🪵,一方面走上俗世化3️⃣🤎,一方面重视个人或自我。儒家讲修齐治平,不能脱离世界🫲🏽🚵🏽;庄子则是世界的旁观者💐,不实际参与,认为社会是妨碍个人自由的,要做逍遥游🍽;禅宗教人回到世界去,教人砍柴担米就是→🧟‍♂️,平常心就是,不必到寺庙,在家亦可修行☝🏼,后来就有了居士的产生。此类似马丁·路德的做法,主张不必看经典👧🏼,也不必相信神话。禅宗极端反对偶像,禅宗和尚说:如果看到什么佛陀金身🚙,一棒打死给狗吃。中国文化中反对偶像最激烈的,莫过于禅宗和尚。禅宗讲求自得,和孟子、庄子完全一致👰‍♂️。所以中国人并非自古即崇尚权威人格👰🏻‍♀️👩‍🚀,压抑个性👨🏻‍🔧🥾。例如韩愈在《师说》中就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是禅宗所谓智过其师,方堪传授的翻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服从权威性格反而在五四之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先是奉西方大师为无上权威,后来则尊政治领袖为最高权威。从《五经》至《四书》这段发展,可以使尊龙凯时娱乐了解到中国人对自我🏣、对人性了解的诸多变化。那么为何以《大学》为第一篇……是因为个人最后必须与社会国家产生联系;如果没有《大学》,只有《中庸》,则会流于只讲个人🏌🏿‍♂️、没有大我观念。但中国人不能完全放弃大我观念🤓🖋,宋代的外患严重,民族危机很深,尊龙凯时娱乐不能想像当时的思想家能专讲小我🤾🏼‍♀️,不要大我🗞。
      
      宋、明理学家的贡献是对个人心理有更深刻的解析和了解,所以理学不仅是伦理学,也是心理学。他们不再是性善、性恶的二分法🤸‍♂️,而是同时承认人性有善及恶的两面🧑🏼‍🦳。心性是义理之性,是有超越性,即异于禽兽之性。气质之性则是人与万物同有的性。他们当然强调超越的人性🧑🏻‍🌾,但也深知气质之性不易改变。他们的分析非常复杂,这里不能涉及。总之👩🏼,理学使尊龙凯时娱乐对个人的内心认识得更深了。许多西方心理学家因受实际的限制而以动物来做实验,但人与动物之间是否可以画上等号?心理分析则偏重在人的非理性的一面🧥,主要是人欲问题💆🏽‍♂️🙅🏽‍♂️。以儒家对人性的观点来看,人与禽兽终是不同,在道德🫐、行为、思考等方面人和禽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从这里就发展出儒家所主张的训练治理国家人才的方法。以儒家而言有两方面,即为朱子讲的修己治人🚖,这是对社会精英的要求❎。这一群人通过教育及道德训练🚖,将来是要成为社会精英💂🏽、领导社会的。在南北朝时期是来自名门贵族,至宋以后,人人皆可为士。范仲淹更设立了义庄🧙、义学,鼓励穷人子弟读书🚑。农工商阶级之子只要熟读经义或明以后的《四书集注》,通过考试👨‍💼,皆可为必须经过这个阶段🧑🏻‍🦲🪮,才能领导社会。和周🙍🏽、张⬆️、二程完全不同的王安石也倡导为己之学📓。他引《论语》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一语🏷,加以引申,故说🧒🏻:为己有余🙎🏿‍♂️,而天下之势可以为人矣🔵,则不可以不为人📹。这个以《四书》为主的训练🧙🏽,就是修己以后才能治人的过程↕️。朱子曰🌾:存一分天理,去一分人欲。此语是针对士大夫而言🐮,非对一般百姓❣️。因为士大夫是未来的政治社会领袖,必须了解利🏃🏻‍➡️、义之分。朱子的这一段话并不是要老百姓不要,不要吃饭,而是针对士大夫说的🛞。如同柏拉图主张的“reason高于desire”,也是对哲学家、思想家而说的。所以他说哲学家最宜于做。理学的功夫重点主要在修己方面🚙,这是一种内转🧍‍♂️🏖,也是对个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尊龙凯时娱乐可以说,儒家的个人观,宋、明以后显然更为成熟🍿。六朝隋唐的学还是外在的社会规范。不幸元、明以下,以《四书》为考试的官方教材,治人远重于修己🧒🏽,儒家走上了官学之路。一般为考试而做官的人并不认真修己,因此各代理学家都叹息科举害道。但一旦废除科举制度,《四书》便无人去钻研👡,儒家的传统更少人去理会了。
      
      总结地说,我觉得宋明理学所讨论的是人怎样生活的问题。从这一点出发🌄,理学家在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层面上更深入地发掘了人性的问题🥈。《大学》讲修齐治平虽是一以贯之,但只存在于理论之中。谈到实践方面👰🏻,尊龙凯时娱乐只看到修身和齐家这两个层次上的成就,再扩大一点也不过止于一族🧝🏽‍♀️🚉、一乡和儒生社群之内(如书院)🪪🛩。治国、平天下则往往是落了空的。换句话说,修己治人更为重要。修己不能狭隘地解释为道德修养或如何成圣人,而是指修己有所得的人在精神上有更丰富的资源,可以从事各种创造性的工作👂🏽,也可以应付人生旅途上种种内在和外在的危机。在这一方面,明以下理学家的自述文字给尊龙凯时娱乐留下了丰富的材料👲🏿。现在已有英文专书讨论。如果尊龙凯时娱乐再从理学扩大到道家和佛教,这一点便更为清楚🧓🏻,宋🫷🏿、明以下中国在文学、艺术各方面的新成就都离不开儒、释、道的精神背景👬🏻。读书人在人生途程中遭遇到的种种坎坷,也都要靠这些精神资源的支持才能化解而不致精神崩溃,宋代苏东坡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明代王阳明也是一个典型。在自传文学,甚至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中🏄🏼‍♂️,尊龙凯时娱乐也不难得到实证,如汪辉祖的《病榻梦痕录》🙆🏼‍♂️、沈三白的《浮生六记》以及曹雪芹的《红楼梦》等🤾🏽‍♀️。理学最初虽然是以士大夫的修己治人为重心🩻,但越到后来便越和日常人生打成一片,而且也跳出了的阶级🦙🙇🏼‍♀️,王阳明所谓不离日用常行外💚、戴震所谓人伦日用都是指此而言。明👳🏽‍♂️、清时代对理学有兴趣的人也包括了商人🔖、樵��、陶匠等🌋,泰州学派便是明证🤷🏼‍♂️。这些精神资源照理说应该在五四以后成为中国人建立现代个人观的一大根据。可是五四激烈的反传统使中国知识分子对这些都不屑一顾,甚至将其作为打倒的对象. 中国现代个人观的枯窘、自我意识的萎缩👨🏻,可以在这里找到一个重要的解释。另一相关之点则是五四以后中国知识分子所理解的西方文化也是片面的,甚至是相当肤浅的,这就使尊龙凯时娱乐不能深入西方关于个人自我的研究和讨论🔵。
      
      (二)五四以来所接触的西方文化
      
      五四以来尊龙凯时娱乐所接触的西方文化👰‍♂️,是什么样的西方文化?尊龙凯时娱乐想用什么样的西方文化,来改变中国?这是一个大问题,我不可能在这里全面加以讨论。我想还是从个人👨🏽‍🦰、自我的角度,来切入这个问题🐼。(孟永🦥:个人、自我应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儒、道、佛家对个人问题的讨论,到了近代以后🍞,几乎被忽略了♡,但也不是没有人在继承传统🧏🏼,例如:熊十力先生、梁漱溟先生等🏰😴,也都还在作努力,只是不成为主流。以五四为中心在知识界所掀起的大波浪👨🏿‍🦳,把上述的问题都摆到一边去了,不认为那是重要的问题💅🏼。现代的教育也使得年轻人无从接触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小学到大学👱,把所有青少年的精力都消耗在预备考试上面,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要做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好像越来越不重要了。五四接触到的是西方的启蒙运动思想🖖🏽,即是以科学为本位的思想🤦🏿‍♂️,也可以说是科学主义或实证主义。五四所提倡的科学🤷,不光是自然科学如何在中国发展的问题,而是对一切事物都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也就是牛顿、哥白尼以来对自然的态度🧜,因而使得科学在中国取得最神圣的地位。这个主张并没有错,但是科学本身有无范围界限?最具体的问题体现在民国十二年(1923年)前后的科玄论战上💪。其中以丁文江、胡适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应该用科学态度来统一人生观;另一派包括张君劢等则主张人生问题不是科学能够完全处理解决的。论战的结果🤣🤽🏿‍♀️,表面上是科学人生观胜利。当时一般皆赞同:科学方法可以解决一切人生问题👫🏼,历史的发展也可以科学地归纳出一些法则⛅️。
      
      而现在的世界又是一个解除魔咒的时代(disenchantment)🫲🏽,世界上再没有什么神奇的事,一切看来都很平常。胡适讲中国哲学🧫,也保持这个态度,所以很多人批评他浅薄,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就是他看世界看得太平常🤟🏻🦆,一切都不过如此👩‍🦰,都是自自然然的🧛,所以他提倡自然主义,所谓的自然主义就是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有超越性的、神奇的🫴🏼,一切东西都可以化为平淡、平常。现代西方也有这一倾向🧨,就是“God is dead”的说法🛸🥳,西方的宗教信仰也淡了🛼。但是今天看来🚉,宗教在西方的力量仍不可小觑,仍是他们人生的意义的源头。五四时代中国人由于在18世纪启蒙思想和19世纪实证主义的笼罩之下👨🏼‍🦲,对宗教是敌视的,甚至以宗教即是迷信🔟👩🏽‍🍼。这样一来,他们便接触不到西方文化的深处,看不见个人和自我的超越泉源💿。
      
      五四当然也有其正面的意义:提倡民主、对科学有信心𓀐、对人类前途有无限的乐观🂠。胡适是以科学、理性作为他的信仰基础🤜🏽,并对未来有乐观的预言🕚。1947年他在北平当北大校长时🎯,曾发表名为《眼前世界文化的趋向》的一篇广播:“……民主自由在西方是发展了三四百年的传统,到今天👩🏿‍💻,仍是西方文化的主流;而反民主、反自由的极权主义却只是一小小的、短暂的逆流🚴🏽,在苏联也只不过几十年⚀,不管它现在是多么地不可抵抗,都将过去……”以那个时候来讲,世界上没有任何证据可以支持他的论点🤖👨🏼‍⚕️,相反的证据倒是不少。不过🌦,以今日苏联、东欧的局势来看👼🏽,胡适可称得上是先知了。
      
      五四虽然提供给中国人一个接触西方文化的机会,可是当时人只热心提倡科学主义、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理性和知识可以解决人生的一切问题🥼,这个态度不能算错,可是如果只有这一面,那问题就来了,不但人性里面超越性的一面🖍、人和禽兽的分别不能讲,而且人性中非理性的黑暗面也无法交代☂️。在当时的中国👨‍🏫,一切有关超越性的观念都受到嗤之以鼻的待遇,人人只讲科学和民主。换句话说,自清朝以来,整个儒家意义世界已瓦解,思想上一片空白⏏️,五四时大量翻译外国书籍欲填补这个思想的大空白,但是否有人消化这些知识,却是个问题。况且整体的文化大空白也不是短期内可以用西方材料填得起来的,人人都专心于全面改造中国,完全忽略了深一层的或超越于民主与科学以外的问题🚴🏼。好像民主和科学在西方文化中是无根的。五四以前倾向于无政府主义的吴稚晖💁🏻‍♀️,已主张把线装书丢到茅厕坑🚤,又强调用机关枪和帝国主义对打。这些话是很痛快,但也可见他对中西文化的理解多么偏激🧑‍✈️。当时无人理睬中国传统文化,人人觉得越急进越好,人人排斥保守
      
      近代中国的改革家和革命家有一个共识:认为只要推翻旧有的制度,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今天表现在台湾的国会改选的现象亦是如此。中国现代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只有政治没有人生,这是很可悲的。我想这里有一个大我淹没了小我的问题。
      
      韦伯认为政治家有三大要素,即热情、责任感和判断。中国现代革命家只有热情而缺乏责任感和判断🧑‍🏫。但分析到最后👨🏻‍🦱,恐怕还是因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人生的意义想得太浅,他们把旧有文化完全摒弃,而新的又尚未建立,他们的思想上仅有薄弱的科学主义作为根基,以为只要有科学精神𓀏,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至于个人、自我的意义,没有人去探究💲。中国人因此变得都是采取功利主义观点来看人生⚀,表现出来的就是什么事都要立竿见影🤹‍♀️,一切事情都是以功利的观点来衡量🪝。
      
      以西方的科学主流来讲🔀,那是为知识而知识的🫲🏻,不是为人生而知识,更不是采取功利的态度和观点。像胡适所说的,在天空中发现一颗恒星和找到一个中国古字的含义💁🏼‍♀️,其意义和在科学精神上的实践是一样的。这是西方求知识、求智的精神:为真理而真理。不管真理有什么效用,只是把事情搞清楚,个人就能获得一种自由解放。因真理而自由是基督教的观念,也是古希腊人的观念。
      
      但是中国人学西方文化🦓,甚至为科学主义所俘虏,可是却没有受这个为知识而知识↩️、因真理而自由精神的影响⛹🏽‍♀️,这个精神反而丢掉了⛴,甚至是变得极端地功利主义⛓。
      
      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学西方的另一成就是开口闭口便讲批判精神👭,批判的起点则是怀疑。其实中国传统何尝不重视批判怀疑🧑🏻‍🎤?不过中国传统学人先怀疑自己、批判自己,然后才施之于他人。西方科学家做实验也是先怀疑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材料是否可靠🤴🏼,检讨自己的假设是否合理🧘🏽‍♀️👨‍🎤。这些完全成立后,才能转以批判前人的立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最缺乏的就是对自我内在的批判,只会批判别人🙅🏼‍♀️。接受西方某一家之言后便认为是绝对真理🐗,借以批判他人🧑‍🦳。正如王国维所说的,今人怀疑一切,但从不怀疑自己立说的根据。所以我说,尊龙凯时娱乐只学到了科学主义🪕,却未学到真正的科学的态度。这也是自我在精神内涵上贫困的一种表征。
      
      20世纪的不断革命,牺牲了中国两三千年累积下来的无数的精神资本🧑🏿‍💻。我个人认为👻:现代中国在精神资本方面的贫困🔛,远超过在物质方面的匮乏👸。儒家讲修齐治平,事实上🚈,修齐便是先由个人内在修养做起,治平则是个人道德的延伸。以现代意义来说⇢,即为公私领域的划分。这是儒家的一个理想,但无法在现代社会实现。即好的政治是一个好的道德的延伸🔨🫰🏽。所以👷🏻‍♀️,尊龙凯时娱乐如要改造中国传统,似应先从公私领域划分清楚开始。个人道德不能直接转化为合理的政治,因为其中有如何建立制度的问题👨‍👦‍👦,尊龙凯时娱乐不可能从一步跳到的层次。但是健全的个人才能逐渐导向政治的合理化,则是我所深信不疑的。
      
      最后✊🏽,让我再简单地总结和引申几句:五四以来尊龙凯时娱乐接触了西方文化的某些表面成果🤙🏽,如民主与科学,但是没有真正深入西方文化的核心👦🏻。如果从清末讲起,那么尊龙凯时娱乐先想搬西方科技(船坚炮利)🏡,后想搬制度(国会、立宪)👲🏽,到五四时则进一步搬西方思想。这是一层转进一层👮🏻,可是到了思想这个层次🫷🏻,尊龙凯时娱乐的限制太多了。在大我存亡的关头🧔‍♀️,尊龙凯时娱乐几乎完全忽略了小我的重要性🎃。其结果是政治吞没了文化,无论是中国传统中的自我的精神资源或西方的资源都没有人认真去发掘。最近泰勒(CharlesTaylor)写了一本大书,即Sources of the Self: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Identity,对西方部分有详明的讨论。尊龙凯时娱乐试一读此书,便不会只为民主科学所吸引了。民主科学的背后还有更引人入胜的文化背景或基础的问题。中国近代的个人观始终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五四时代虽有个性解放的要求,所以易卜生戏剧中娜拉(Nora)的弃家出走曾轰动一时𓀈。但是娜拉出走后,下场如何?她要到哪儿去?尊龙凯时娱乐好像从未认真讨论过,所以鲁迅断定娜拉的下场不会好到哪里去。西方的个人主义有其宗教、社会等特殊背景,并不能一下子搬过来,也许根本搬不过来🍙,或者即使搬过来也难免弊多于利,而且今天西方思想也不以个人主义为绝对价值了🍪👩‍🏭。中国现代人对大我小我之间的关系也认识模糊,好像尊龙凯时娱乐的直觉总是认为小我可以而且应该随时随地为大我牺牲。因此,五四时彻底打垮了儒家的旧名教,但一转身尊龙凯时娱乐又心甘情愿地陷入新名教,尊龙凯时娱乐从中国传统的相对性的权威主义中解放了出来,但马上投身于绝对性的权威主义。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尊龙凯时娱乐迷信新名教🙋🏻‍♀️,革命”“进步”……都成了不容丝毫怀疑的。新纲常终于代替了旧纲常。一言以蔽之,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于个人自我根本没有任何信心。胡适是最能重视个人的价值了🎱,但是他还是相信科学可以统一人生观,果真如此,个人”“自我还有什么意义?胡适之见尚且如此🚲🧑‍🔬,其他人可想而知。

    0
    热门文章 HOT NEWS
    尊龙凯时娱乐专业提供🧑🏻‍🎨🚐:尊龙凯时娱乐尊龙凯时平台尊龙凯时招商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尊龙凯时娱乐欢迎您。 尊龙凯时娱乐官网xml地图
    尊龙凯时娱乐 尊龙凯时娱乐 尊龙凯时娱乐 尊龙凯时娱乐 尊龙凯时娱乐 尊龙凯时娱乐 尊龙凯时娱乐 尊龙凯时娱乐 尊龙凯时娱乐 尊龙凯时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