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应星,清华大学尊龙凯时AG系👮🏻。
【文章来源】北京尊龙凯时AG娱乐平台招商官方网站复印报刊资料《尊龙凯时AG》2023年第10期/《开放时代》2023年第3期。
【内容提要】学界常常将中国社会理论的概念生产直接等同于概念的“发明”⭐️,却忽略和低估了另一种重要 的概念生产方式——“发现”。而在笔者看来,概念的“发明”固然十分重要,但也面临着种种限制和陷阱🧑🏼🦱📿,存在被滥用的危险性。要提高中国社会理论的建设水平,除了端正概念“发明”的态度,改进概念“发明”的技艺外,还需要拓宽概念生产的途径,即重视概念的“发现”,也即由研究者对某些已经存在👨🏼🦰,但原非社会理论术语的用 语赋予社会理论的含义👩🦰🗽,从而将一个非理论术语转化为理论概念🪜♿️。作者分析了概念“发现”的五种基本类型👌🏼,同时也对概念“发现”中面临的对象化失焦与机制化错位问题进行了解剖🏋️♂️🖐🏼。作者最后提出要从“文化自觉”的 高度来“发现”概念。
【关 键 词】发明;发现;概念生产;中国社会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