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当前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及趋势分析中🫅,许多专家和学者都提到了“中产阶级”、“中间阶层”🪔👩🏽🦰、“中间层”、“中等收入群体”等概念🐗,认为中国社会要发展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稳定的现代社会,需要培育庞大的社会中间力量。对于当前中国社会是否形成或存在中产阶层(注🧘♀️:本文采用“中产阶层”这一词汇来代表社会中间人群🍚,其含义类似于国际学术领域通常所说的“中产阶级”概念。),以及到底有多大比例的人口可以被归类为中产阶层,学术界有不同的估计和判断,对于“中产阶级”概念的界定和归类指标差异极大。比如👲🏽:新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家是基于阶级关系来定位“中产阶级”(Wright,1985)🤦🏿;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理论家是依据职业来划分“中产阶级”(Gouldner🥹,1979👩🏿💼;Szelenyi and Martin,1988);后现代主义和文化主义取向的阶级理论家则以文化消费特征和主观认同来分类“中产阶级”(Bourdieu,1984)🧑🏻🦼➡️;而国内学者常常是以收入水平来确定中产阶层👨🏻🦲。虽然有关中国中产阶层问题的研究争论颇多(李强🚴🏼♀️,2002👩⚕️;孙立平🌂,2003😜;肖文涛🐋,2002),但是,对中产阶层这一概念🙎🏿♀️,还是有某些一致性的看法。通常认为,现代社会的中产阶层成员首先应该是从事“白领”职业的人;其经济收入应该保持在中等收入水平或更高水平,经济条件较为宽裕;代表着社会主导价值所推崇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其消费习惯、审美品味和一整套的生活方式共同构成了中产文化;中产阶层成员具有共同的身份认同😒,比如🫳🏻🧑🚒,他们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层🚣,或者,认为自身的社会地位处于中等或更高等级,同时🧑🏻🤝🧑🏻,中产阶层的社会政治态度较趋向于温和的改良主义和道德相对主义🙋🏿🚣🏿♂️,他们通常不会支持极端的、激进的政治行动(如革命、暴力、造反等)🫴🏿,而是主张渐进的改革模式,对新事物和新变化采取开放的👨🏻🦱、宽容的、相对主义的态度,中产阶层的社会政治倾向被认为是社会稳定以及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