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计资本视角下连片特困区的现状与治理
——以集中连片特困区武陵山区为对象
张大维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
原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摘要 未来10年,我国将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更加注重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问题🧕🏼。可持续生计理论及其分析框架中的生计资本视角,为清晰地呈现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状况、致贫因素和治理策略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运用生计资本视角对渝鄂湘黔边界武陵山区149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社区进行案例分析🌵,得出以下研究发现:生计资本系统既可以较为全面地呈现和评估困难地区村庄或农户的生计状况和贫困状况🪖,也可以清晰地表达致贫的影响因素;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现状体现为自然资本贫瘠、物质资本不足💉、金融资本短缺、人力资本匮乏、社会资本薄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治理👉🏻,需要科学评估或监测村庄或农户的生计资本,并通过改善脆弱性环境🏊🏽♀️𓀒、改革不合适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从战略策略上分层推进▶️,以增进生计资本🐅🪆,达到优良的生计产出👩🏿🦱,最终实现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善治🫅🏿。
关键词 生计资本;贫困👩🏻🦳;武陵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可持续生计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对特殊类型贫困地区进行综合治理。”①之后不久🧸,2010年2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讨班上讲话强调🙎🏻♂️♟:“要把扶贫开发的重点放在贫困程度较深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特殊类型贫困地区。”②2010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特别指出:“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加快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③而2010年底召开的全国扶贫工作会议则明确提出✡️,“未来10年🏗,我国将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更加注重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问题🚣🏻🤚🏽。”④2011年3月2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回良玉副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时强调:“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今后10年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意义🔅,坚持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⑤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要“在南疆地区、青藏高原东缘地区🙋♀️、武陵山区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施扶贫开发攻坚工程🔃👩🏻🍳。”⑥2011年4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了当前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审议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会议强调:“要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⑦2011年5月31日至6月4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到贵州、重庆、湖南就武陵山区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专题调研,他强调:“要突出集中连片🌹、扶贫攻坚,闯出一条新时期新阶段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的新路子。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努力实现武陵山区又好又快发展🧏🏻♂️。”⑧由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的难度较大👩🏻🏭,所以对其开展基础性的前期研究十分必要。早在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时🙇🏽♀️☝🏼,就明确提出了要“开展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攻坚的前期研究。”⑨做好前期研究,最基本的是要选点进行实证调查👬,并借助适当的分析工具和研究视角呈现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状况及其相关表征👩🏽✈️。武陵山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渝、鄂、湘、黔边境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交汇地带,是20世纪80年代国家在扶贫规划中确定的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其所具有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代表性特征,使其成为中央相关部门和学术研究团队开展实证调查的首选之地。但问题的焦点是🧏🏽♀️:以武陵山区为代表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究竟是什么样的?通过怎样的分析框架和研究视角才能较好地呈现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如何在此基础上寻求科学的贫困治理路径🎙?为回答以上问题🏄🏼♀️🏭,在综合比较贫困研究领域里各种分析框架的优缺点后,本文拟借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中的生计资本视角来阐释具有代表性的武陵山区,通过对渝鄂湘黔边界149个农村社区的实证调查数据分析,以呈现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状况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贫困治理策略。
一、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与生计资本视角
在目前的贫困研究领域中,学术界大致形成了三种较为主流的分析框架🥲:一是1974年由法国学者拉诺(Lenoir)提出而经英国学者汤森(Townsen)等人发展👱♂️,并通过欧盟(EU)等国际组织推动形成的“社会排斥分析框架”;二是1983年由钱伯斯(Chambers)提倡而经德康(Dercon)等人发展,并通过世界银行(WB)等国际组织推动形成的“脆弱性分析框架”🏊🏻♀️;三是1980年代末由森(Sen)等人提及而经斯库恩斯(Scoones)等人发展🧊,并通过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关怀国际(CARE)🔰、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等国际组织推动形成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根据各种分析框架的特点和优势,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现状分析及其贫困治理研究而言,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及其生计资本分析视角为回答上文所列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操作方案。一般认为,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是理解多种原因引发的贫困并给予多种理解方式的集成分析方法,是设计以人为本贫困治理方案的建设性工具。运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地方、社区或农户的生存状况进行整体的、参与性的分析,尤其是凭借该框架中的核心要素——��计资本的分析视角,可以使发展规划工作者认清、辨明和确立扶贫开发战略策略的起点,并进行有效调节以增进地方、社区或农户的生计维持能力。⑩对于一些具体项目,它可以更为准确、突出地监测评估的重点及建构逻辑框架。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是帮助人们认识生计🌾🥘,尤其是明晰穷人的生计资本状况的一个工具,它是对与农户生计、特别是贫困问题有关的复杂因素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11由此可见,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尤其是生计资本视角💇🏽♀️,可以预设为分析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状况和影响因素的有效工具。
生计是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基本概念🤸🏼。诺贝尔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Sen)等人对贫困治理方法的研究促进了生计概念的生成和拓展。12“生计”在词典中的解释是“一种生活的手段或方式”👨👩👦。13强调村庄生计多样化的学者认为“生计包括资产(自然、物质、人力🥡、金融和社会资本),行动和获得这些资产的途径(受到制度和社会关系的调节)🎯,这一切决定了个人或农户生存所需资源的获取”。14强调生计可持续性的学者认为“生计由生活所需要的能力、资产(包括物资资源和社会资源)以及行动组成”。15在对生计概念的界定中,钱伯斯(Chambers)和康韦(Conway)的影响较大💟,他们认为“生计”是一种“谋生的方式,其建立在能力、资产(包括储备物、资源、要求权和享有权)和活动基础之上。”因此𓀈,一般认为,生计包括“能力(capacities)、资产(assets)以及一种生活方式所需要的活动( activities)”。16不管哪种定义🈁,尊龙凯时娱乐都不难发现其构成都离不开各类“资本”。
可持续生计是生计概念在可持续理念下的深化,其概念较早见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成立🙋,重新强调了满足最贫困人口的最基本需要的必要性🏃🏻➡️,同时也强调了怎样保持和增进资源生产能力以及这些措施又如何创造更多的谋生机会的必要性🧔🏼♂️,这使得可持续生计分析方法在1990年代逐渐流行起来。1995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社会发展世界峰会上通过的《哥本哈根宣言》,将可持续生计概括为“使所有男人和妇女通过自由选择的生产性就业和工作,获得可靠和稳定的生计”。就定义而言,斯库恩斯(Scoones)对可持续生计的界定被普遍接受,他指出:“某一个生计由生活所需要的能力、有形和无形资产以及活动组成🙇🏼♀️。如果能应付压力和冲击进而恢复,并且在不过度消耗其自然资源基础的同时维持或改善其能力和资产🤽🏻♀️🖐🏽,那么该生计具有持续性。”17纳列什·辛格和乔纳森·吉尔曼进一步从侧面指出👨🏼💼🤹🏽♀️,“消除贫困的大目标在于发展个体🤗、家庭和社会改善生计系统的能力”。18从对可持续生计的定义来看,可持续生计是个系统性概念,涉及到脆弱性背景🏋🏽♂️、外部冲击、内部能力👆🏽、资产状况★👧🏿、生计活动、发展策略等方面,以及这些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19就单个子系统来看,可持续生计的核心要素是生计资本🫏,只不过它是具有多种资本要素的资本体系,而且具有可持续性。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是1990年代末🟰,由世界银行(WB)👨🏼🎓、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等一些国际组织推动形成的,并且逐步成为发展干预的重要工作方法🧜🏻。目前,使用较多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分别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关怀国际(CARE)和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等国际组织提出的。20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试图通过探讨穷人所拥有的东西来对发展进行重新定义🈲,把对发展的思考引向支持个体的男性和妇女的才能🚣♂️、知识和技术。UNDP的可持续性生计途径的目标在于推动一种整体的发展观👳🏼,其中涉及到收入、自然资源的管理、赋权、使用合适的工具、金融服务和善治等方面。为此,UNDP还建立了一整套指标体系来监测生计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这些指标包括:投入🍐、产出🙌🏽🌝、成果和过程等👨🏽💼。21关怀国际(CARE)形成了独特的以农户为中心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其将分析的单位明确地定位于农户层次🌵,这也暗含了CARE的发展项目基本上是以农户为瞄准对象的,与UNDP的框架相比,CARE的框架则更具体,并且操作性更强。关怀国际认为农户的生计系统包括三个要素😐:拥有的能力、有形的和无形的资产的可及性以及经济活动✷。CARE在可持续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干预的三个层次🙍🏿♂️:给农户提供食物、饮水🤟、住房以及其他基本服务的生计供给(livelihood provision)、为农户提供以工代赈👶🏽、种子😂、工具以及灌溉系统的生计保护(livelihood protection)、为农户提供一定的资产、改善其生产👨🏫、消费和交换环境的长期的生计促进(livelihood promotion)。总体来看,这三个层次实际上都可以归结为给农户提供并使其拥有生计资本🎖🆔。
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关怀国际(CARE)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相比,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在发展干预领域内使用得更广泛。DFID于1997年将该框架整合到发展项目中,开发了可持续生计框架指南。该框架充分体现了可持续生计研究的几个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响应和参与原则22、多层次原则23、可持续原则24👩🍳、增强能力原则、整体性原则🚵🏻🧏🏼♂️、多方合作原则、动态性原则🤦🏿♂️。25基于以上原则👩🏼✈️,DIFD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绘制了一个二维平面图来展示生计构成要素间的结构与关系🕵🏽🤳🏽,26整个分析框架由脆弱性背景、生计资本、结构和程序的转变🚰、生计战略和生计输出五个部分组成,从框架图可以推演出贫困发生或贫困治理的运行逻辑:在风险打击、变化趋势和季节波动等因素造就的脆弱性环境中,社区和农户的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化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作为可持续生计系统中最为核心的生计资本受到了严重制约🩳,从而也影响了政府管理🐫、私人财产等组织结构硬件和法律👨🦯、政策、文化、制度等程序过程软件等的变动趋势,这种结构和过程的转变不仅决定了社区或农户采用生计战略和策略的类型,从而导致某种生计结果🤍,同时也反过来影响生计资本和脆弱性背景;不同的生计结果不仅是生产或生活的一种状态⇨,而且其也反过来作用生计资本,影响新的循环过程;人们要追求的生计输出和发展目标是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脆弱性减少👨🏻🦯➡️、食物安全增加、自然资源利用更稳定等,这就需要在明晰脆弱性环境、生计资本🦐、组织结构和程序过程的基础上🏊🏿♀️📹,对诸要素进行有效管制、引导和把握,尤其是要合理评估生计资本并通过改善外部环境、组织结构和程序过程以增进生计资本🍆,从而形成良好的生计战略和策略(见图1)。
图1:可持续生计框架示意图27
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的可持续分析框架提供了一个理解贫困的方式、呈现贫困的工具、分析致贫因素的平台,也指出了根除贫困的潜在机会🕝,揭示了人们如何利用大量的财产、权利和可能的策略去追求某种生计出路的途径。从图1可知🪚,可持续分析框架所具有的五个组成要素以复杂的方式互相作用🤨。这些关系主要表现在👰🏼♂️🙅♀️:在脆弱性背景下的冲击、趋势以及季节性既可以创造资本又可以毁坏资本🛀;政策和制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对资源的拥有和响应的程���以及对不同生计战略的反馈程度;28拥有较多资本的人们往往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并有能力运用一些政策措施确保他们的生计安全;人们取得幸福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资产的拥有,不同的资产组合可以达到不同的生计结果🤣。29通过对一个群体的生计资本等方面的把握可以形成一个全局性和多尺度的生计战略🎣,可以帮助找到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关键点。30由此可见,DFID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实际上也是围绕生计资本的评估⁉️,以及如何去调整其它要素以增进生计资本,从而达到良好生计输出的分析方式。那么,究竟什么是生计资本👩🏼⚕️?尊龙凯时娱乐怎么去运用它分析实际案例呢👩🏻🍼?
生计资本,是指社区🧖🏼♀️、农户或村民维持生存或求得发展所需各类资本的总称。在DFID可持续性生计框架中🧑🏼⚖️,生计资本包括五个部分♑️,即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这五个部分既相对区别,也彼此关联✍🏼,甚至可以相互转化👰🏻♀️。农户生计资本的组成可以用下边的五边形来表示,五边形的中心代表不拥有(或零拥有)价值,而外部边界代表拥有最大化的价值。31因此,以下将案例村或农户的各种资本进行归类时💝,也只是相对而言的,也并不能决然或确切地将其归入某种资本之中👨🏼🔧。
图2:生计资本各要素示意图
不难发现,无论是评估或改善社区(农户)的脆弱性环境,还是评估或改善相应的组织结构和程序过程,其结果都会最终表现在生计资本的状况或改善上。因此🧠,明晰生计资本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是科学运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前提和核心,生计资本分析视角为尊龙凯时娱乐了解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状况及其治理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生计资本视角下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区)的案例分析
2010年11月-12月◽️,笔者所在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武陵山区)减贫战略研究课题组分四个调研组赴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贵州省,对四省(市)交界处的武陵山区进行了扶贫开发的相关调研🪽。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调研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武陵山区)为范围🪿,以武陵山区连片特困社区和农户为对象🍽。武陵山区,指武陵山脉覆盖的地区🪝,新近统计认为其有56个区县✈️,辖有30余个国家级贫困县,是我国最为集中的贫困县聚集区之一🐆。武陵山区以喀斯特地貌为主,自然生态脆弱,总面积达10多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2000余万人,是我国跨省交界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聚居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回族🙎、瑶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总计1200多万人。32所调查的8个样本县中少数民族占绝大多数🥥,其比例分别是:贵州省印江县为70.0%🧎➡️、思南县为46.8%🧔🏽♂️;湖南省凤凰县为73.3%、泸溪县为53.6%;湖北省咸丰县为85.0%、宣恩县为66.4%;重庆市秀山县为52.0%、酉阳县为84.0%👩🏻🎤。此次调研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尊龙凯时娱乐在省(市)🧑🏿🍳、州(地区)、县、乡(镇)🚵🏼、社区(村庄)多个层面进行了资料收集🐝、个案访谈💯、焦点小组座谈、实地观察🪺😷,并在4省(市)8县发放和回收了149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社区基础数据采集表和698份村民问卷。
(二)案例分析与贫困现状
下文将以此次调研的数据资料为基础🔡,从生计资本视角对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及其困难社区进行案例分析,以清晰呈现其贫困现状及制约贫困的相关要素🦧。
1.自然资本要素及其贫瘠状况
生计资本分析视角认为⚆,自然资本是影响生计和贫困的重要因素🪙,它是指生计的资源流及相关的服务等自然资源存量🛴。调查显示,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村庄的自然资本贫瘠🌃。武陵山是褶皱山🤲🏽,山脉有一系列的褶皱和断裂🧑🤝🧑。由于受近代鄂西——贵州高原大面积急剧上升的影响🙋🏼,具有自西北向东南掀斜上升的性质,山岭丛聚,沟壑纵横🥠,喀斯特地貌发育;呈现1200米、1000米、800米🚵、600米、450米、350米等多级剥夷面👩🏻⚖️。33武陵山区的社区禀赋较差,区内山地、丘陵面积占95%以上,大片的耕地少✌🏼,分散的15°以上坡耕地🪮、梯田多,且土层浅薄,产量较低,导致耕地生产能力较低,土地承载力较弱↪️。34总体来看,其贫瘠的自然资本表现在:一是地下暗河、岩溶漏斗发育,地表降水漏失严重,在土层较薄的坡地几天不下雨就受干旱威胁。二是土壤侵蚀和流失严重,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高山下部,35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使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大幅下降🦹,造成土地资源稀缺。三是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流入水库🤾🏿♀️、溪河🚕,造成水利设施的毁坏,亦给下游防洪带来困难🥳。四是石漠化现象突出👩❤️👨。该区域岩溶广布🦥,人为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造成大面积的石漠化现象⚂。例如,地处武陵山腹地的重庆市酉阳县,石漠化地区已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0%🫱🏿🌄;36张家界慈利县石漠化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7.7%。37五是受地貌影响,交通通讯建设成本高👨❤️👨,成为当地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38六是多数贫困地区生存环境恶劣,多为偏远深山和高寒地带🩱。调查显示,该地区大部分村庄位于深山或二半山中,这类地理特征的村庄占到了89.3%。该地区村庄距离县中心的最大距离为200公里,平均值为43.66公里;距离乡镇的最大距离为55公里,平均值为9.31公里🦣。该地区农户距离城镇的均值为9.6公里左右👰🏿♂️,有5%的村民距离城镇超过了25公里,村民到达集镇的单程时间一般在100分钟左右🐓,最长时间需要花费10个小时。由此可以看出,在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村庄,无论是体现为存量资源的自然资本🧱,还是体现为相关服务的自然资本都显得贫瘠🧑🏽🌾,其也成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致贫的关键要素👩🏿🦲。
2.物质资本要素及其不足状况
生计资本分析视角认为,物质资本是影响生计和贫困的另一因素😰,它包括用以维持生计的基本生产资料和基础设施👷🏻。调查显示,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村庄的物质资本不足。总体来看,其不足的物质资本表现在📽:第一🙋🏽♂️👩❤️👨,该地区每个村庄平均有2个村民小组没有通公路,其中,有个别村竟然有18个村民小组没有通公路;每个村平均有78户没有通公路🫸🏿,其中,有个别村竟然有3616户没有通公路🧕🏼🧨。第二🫳👩🏿🦱,该地区平均每个村有127户饮水特别困难,平均每个村有440人饮水特别困难🚴🏿,个别村庄竟然有1047户饮水特别困难,有3423人饮水特别困难👨🏿🦳。饮用水相当部分没有经过安全净化处理,平均每个村只有104户使用的饮用水安全达标🧑🦼,占村均总户数的25.6%💡;平均每个村只有382人使用的饮用水安全达标,占村均总人数的23.8%。第三,该地区每个村平均不足1所学校,不足1所卫生室,师生比为1:20。第四,该地区50%的家庭住房修建于1982年以前,最古老的住房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有68.9%的家庭住房为土木结构。第五,该地区不到80%的家庭拥有1至2件大家电,户均拥有大家电的件数为1.66件🌊🐣,既有的家电基本是传统的电气产品🐊,很少有电冰箱👨👦、热水器🐱𓀒、空调等现代大宗产品;有80%以上的农户出行靠步行💂♀️,可用的交通工具非常少👩👩👧🧑🦼➡️,只有6%的人使用摩托车,仅有1.5%的人使用自行车📄。第六,该地区46.8%的农户没有农机机械,22.5%的农户拥有1件农机机械,其户均拥有量只有0.39件。由此可以看出,在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村庄🤜🏽🧑🏼🦰,无论是体现为生产资料的物质资本,还是体现为生活资料的物质资本都显得不足,其也成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3.金融资本要素及其短缺状况
生计资本分析视角认为,金融资本是影响生计和贫困的又一因素✌🏻,它一般包括两类:一类是现有的存量(如储蓄)👊🏿👨🏽⚕️;另一类是定期的资金流入(如抚恤金)🦫。调查显示,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村庄的金融资本短缺。总体来看,其短缺的金融资本表现在🔡:第一🙍,该地区的居民收入较低🐮。调查的8个样本县中💂🏼♀️,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重庆市秀山县也才3447元,最低的贵州省印江县仅2610元,其余介于之间的分为是湖北省宣恩县2804元🏋🏽♂️、湖北省咸丰县2806元🧔♀️、贵州省思南县2839元👩💻🧜🏿♂️、湖南省泸溪县2855元🫵🏻、湖南省凤凰县3145元,均远远低于全国5153的平均水平。第二🥡,该地区的农户支出较大#️⃣。该地区农户年均收入为17552.4元,却年平均支出为14781.7元,总体上稍有结余,为2770.7元,但这对于需要平均维持近5个人生计(经调查统计测算得出)的家庭来讲🤶🏼,显得非常艰难。与之相关联的是🪮,农户借款现象较为普遍🧖🏽♂️,一半以上的农户家庭有借款💑,1/4的农户借款数量在3000元以下,95%的农户借款数量在50000元以下👨🏿🏭,有借款的农户平均借款量为15917.77元,最高借款量达130000元。第三,该地区的惠农收益偏少。在过去五年里,只有26.7%的家庭得到过政府的物资帮助,只有27.9%的家庭中得到过政府发展生产方面的支持🐠,只有20.9%的被调查者家庭得到过政府技术培训方面的支持,此外⏮,被调查者家庭得到过政府房屋改造、搬迁补贴等方面的支持均较少🧑🏼🚒。由此可以看出,在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村庄🦽,无论是体现为储蓄存量的金融资本,还是体现为抚恤惠农的金融资本都显得偏少,这也是理解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所以贫困的重要切入点。
4.人力资本要素及其匮乏状况
生计资本分析视角认为🛏,人力资本是影响生计和贫困的再一因素,它主要指知识、技能👨🏿🦰、能力和健康状况。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Schultz) 最初提及人力资本概念🧑🏻⚕️,贝克尔(Becker)而后发展了这一思想☁️,这一概念意味着它能够被看作一种工具,而且这种工具能够帮助经济学家测量劳动力所拥有技能的价值大小。调查显示,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村庄的人力资本匮乏。总体来看,其匮乏的人力资本表现在🤮:第一,村庄干部的文化素质不高,驾驭全局能力不强🈴。大多数村级干部年龄偏大、村级干部队伍的文化较低🌯、缺乏活力🧒🏿,工作方法落后,工作抓不住重点。部分村干部习惯于采取“家长式”的管理手段,知识老化,经验老化,管理老化。第二,普通村民的文化素质不高🧑🏽🎤🐯,受教育程度偏低👂🧝🏻♀️。调查显示,92.2%的被访者只接受过初中及其以下的教育。其中⛓️💥,小学及其以下的有328人🩳,占到总人数的47.5%👉🏼Ⓜ️,另外还有118人未受过教育,占到总人数的17.2%👺。第三,居民的思想意识落后,开拓创新精神不足🤛🏿。该地区村民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差,脱贫致富能力欠缺,部分人“等、靠、要” 思想严重👨🏻🦼。第四,各类技术人员缺乏,技术引领作用欠缺。据了解,在武陵山区,每万名农村人口拥有农业科技人员仅为10人👨👩👧,科技队伍力量不足已成为制约武陵山区产业发展的“瓶颈”。以湖南省湘西州为例👰,全州猕猴桃种植已经达10万亩,但专业技术人员不足100人🙋🏼,懂得这方面技术的农民不过1000人🧑🏻🦽,绝大部分猕猴桃种植农户不懂技术、管理粗放,单产仅在200斤左右,经济效益低下🦸🏼,废树现象严重。第五📎,村民的健康水平较差👨🏼🎤🙇🏼♂️,劳动力体质较弱🏇🏽。调查表明,村民的平均寿命较短,村民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很多人未到50岁就不能干体力活💂🏼♂️;另外,农户各项消费支出中医疗费用最高🦸♂️,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较多。统计显示,该地区农户家庭2009年各项支出中医疗花销为2793.6元🛍️,比例最高。由此可以看出💌,在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村庄,无论是体现为知识🛷、技能🧑🧑🧒🧒、能力的人力资本,还是体现为健康、体质🏏、活力的人力资本都显得匮乏,其也成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的重要原因😤。
5.社会资本要素及其薄弱状况
生计资本分析视角认为🤦,社会资本也是影响生计和贫困的主要因素,它意味着人们在追求生计目标的过程中所利用的社会资源。按照社会资本关系网络的强弱程度和范围大小分类⬇️,社会资本可以分为粘合型 (bonding)社会资本,桥连型 (bridging)社会资本和链接型(linking)社会资本𓀛。39武考克(Woolcock)认为🤴🏿:粘合型社会资本,指较为紧密的👹、赖以生存的人际关系🕊,体现为如家庭成员或亲密朋友之间的稳固纽带;桥连型社会资本👩🏼⚖️,指稍为疏远的♗、利于发展的人际关系,表现为与商业伙伴、相识之士或一般友人之间稍为松散的横向联系🤾🏽;链接型社会资本🥽,指与权力支配者在不同权力等级阶层中的人际关系,这一社会资本有利于获取正规机构的认可与支持☎️🐙,不同于结合型和桥接型社会资本🥒,链接型社会资本关注基于不平等社会地位的各种人际关系🤗,作用突出🙆🏻♀️。40调查显示,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村庄的社会资本薄弱。总体来看,其薄弱的社会资本表现在🦂:第一,村庄社会组织缺乏,社会网络的组织基础较差📱。调查显示,149个村中只有16个村有文体娱乐组织,有89.3%的村庄没有文体娱乐组织;就文体娱乐组织的总数来看,也仅有21个,参加的人数也只有995人。第二,社会网络狭窄,链接型社会资本缺乏。调查显示👩👩👦🙆♂️,高达18.2%的村民称自己没有亲戚。对被调查农户重大节日期间的交往情况统计显示🥩,亲属是重大节日交往最多的群体,其次是邻居和朋友。以上表明🙇🏿♂️,很多村民根本没有粘合型社会资本。在村民对遇到困难时会求助于哪些对象的回答中,就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排序分别是亲属为69.0%、邻居为40.5%、家族为33.8%💅🏽、朋友为33.7%、政府为25.2%🤞🏿,政府在农户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还是非常有限的,农户更愿意求助于低层次的、水平的人情关系网🙋🏼♂️👨🏽🦰。以上诸现象🗣,一方面🌳,说明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村的熟人社会生活共同体保留较好,但由于很多人缺乏亲属,粘合型社会资本也无从谈起,由邻居等构成的桥连型社区资本也并不充足;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村民在更高层次上的社会交往仍然不够,垂直的链接型社会资本明显缺乏👏🏽。由此可以看出,在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村庄,无论是体现为组织网络的社会资本,还是体现为人际关系的社会资本都显得薄弱🧚♀️,其也成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的重要因素。
三✷、研究发现与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治理策略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的生计资本视角可以较好地呈现贫困地区村庄和农户的生计状况和贫困状况🛠,以及清晰地呈现致贫的影响因素🤸🏽🖊,其明确地列出了一个可增进生计资本以减少贫困及获得发展的要素清单。通过对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案例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研究发现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治理策略:
第一🎳,生计资本是一个多要素构成的整体系统🫃🏿,其所包含的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要素,既可以较为全面地呈现和评估困难地区村庄或农户的生计状况和贫困状况𓀅,也可以清晰地表达致贫的影响因素🤹🏽。生计资本视角下的五个要素很好地呈现了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村庄的贫困现状🫔,实际上也反过来导出了影响该地区困难社区贫困的相关因素,有利于找准扶贫开发的症结所在♧。
第二,生计资本视角下武陵山区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评估结果是🧔🏽♂️,该地区村庄的五个资本要素都很缺乏,同时也构成了该地区村庄为什么贫困的原因。其贫困现状体现在👂🏽:自然资本贫瘠、物质资本不足❤️、金融资本短缺、人力资本匮乏、社会资本薄弱🧑🏽🎄。这五个要素不是永久固化和相互隔绝的🤸🏽,而是可以伺机流动和相互转化的。因此,一种资本的缺失或不足🛣,将有可能影响到其它资本的匮乏和薄弱;一种资本的改善或提升📿,则可能带动其它资本的增长和强大💲。这就要求尊龙凯时娱乐在进行评估生计资本或贫困状况时,不容忽视任何一个要素;在致力改善生计资本或贫困状况时🐦⬛,不可排斥任何一个方面。与此同时,尊龙凯时娱乐在规划设计时,要注意使有利因素相互促进🙇🏿♀️,使不利因素彼此遏制🤾🏽♂️。41
第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治理,需要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指导,重点关注生计资本的分析视角👬,科学评估或监测生计资本⚃,并通过改善脆弱性的外部环境(例如🐑,容易引发灾害风险的脆弱性生态地理环境)、改革不合适的组织结构和程序过程(例如,容易导致扶贫开发中各部门条块分割的体制机制等),以增进包括自然资本(存量资源和相关服务等)🫲🏿、物质资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等)🪸、金融资本(储蓄存量和抚恤资金等)、人力资本(知识🤚🏿☑️、技能🧚🏿♂️、能力和健康、体质↔️🤵🏽♂️、活力等)、社会资本(组织网络🦤、人际关系等)在内的生计资本,从而形成良好的生计战略和生计策略🔣,达到社区、农户🦶🏼、村民等行为主体的脆弱性减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食物安全增加、自然资源利用更稳定等生计产出,最终实现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善治。
第四,要改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村庄和农户的生计资本缺乏现状,直接的办法是增进五大资本要素,间接的办法是改善外部环境👨🏿🎓、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等。从战略的意义上讲,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协调关系。其是改善外部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包括协调连片特困地区的内外部关系🏌🏼♂️,协调开发式扶贫与多元化扶贫的关系,协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等🧑🚀🚵🏼。二是整合资源🗳。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多个减贫主体的多种资源,既包括政府资源、市场资源、社会资源,也包括中央资源、地方资源等👰🏿♂️。而每一种资源又内在地包含着多种资源,例如,政府资源就包括政策🕵️♀️、资金🕵🏽♂️、技术等🧑🏿💻。三是创新制度👨🏻🌾。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治理需要建构全社会扶贫格局,就中央政府而言,需要制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政府、企业、社区、村民真正成为减贫主体🚆;另外,还需要完善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生态补偿制度、教育补偿制度等🧑🏼💼。四是优化机制。尤其是建立健全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风险管理机制、健全整乡推进衔接进村入户机制等。
第五,增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村庄和农户的生计资本,目的是实现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有效治理。从策略的意义上讲🧹,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其一🏋🏼♂️,从扶贫主体上看,要形成全社会扶贫氛围👇,真正落实对口援助,建构连片特困地区内外联动扶贫格局。其二,从扶贫对象上看🤦♀️,要实现扶贫全覆盖🙇🏻👩💼,尤其要关注连片特困地区村庄和农户的生计资本提升。其三𓀍,从扶贫政策上看,要精确贫困瞄准机制🖨🐃,重点扶持生计资本缺乏的贫困农户或村民,提高扶贫效率。其四🧇,从扶贫过程上看,要因地制宜地实施产业开发,实现劳动力培训重心下沉🏌🏻♀️,加大跨省域移民搬迁力度,多方面培育生计资本,增强生计资本的可持续性。其五🧔🏿,从扶贫动力上看🤙🏻💇🏽,要增强政策制定部门的贫困治理力度,既要从培育村民参与、赋权于民、社区自治入手,也要从移风易俗等多方面入手增强扶贫开发动力。第六👊🏻,从扶贫效果上看,要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下,加大连片特困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投资和供给能力💝,体现公平正义,同时也要为生计资本短缺的村庄和农户提供特惠型公共服务🧑🏿🦲,补足“短板”🧑🏿⚖️,真正形成可持续生计🤲🏼,达到善治。
注释
①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0年1月31日🩰;http://www.gov.cn/jrzg/2010-01/31/content_1524372.htm
②温家宝🚢:《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7️⃣,《求是》2010年第4期。
③新华网北京10月27日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全文公布》🙍🏻♂️💂🏻♂️,2010年10月27日🐡;http://news.sina.com.cn/c/2010-10-27/204721364515.shtml
④顾仲阳:《全国扶贫工作会议:2020年将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民日报》2010年12月23日🤷🏽♂️。
⑤《回良玉主持召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
ldhd/2011-03/02/content_1815001.htm
⑥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人民日报》2011年3月17日。
⑦新华网北京4月26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研究部署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人民日报》2011年4月27日🦡。
⑧吴晶:《贾庆林强调👨🏻⚕️:抓住机遇加快武陵山区扶贫开发步伐》👀,新华社长沙6月4日电;http://www.gov.cn/ldhd/2011-06/04/content_1877554.htm
⑨新华网北京3月26日电🪢:《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全体会议》,2010年3月26日👨🏼⚕️;http://www.gov.cn/ldhd/2010-03/26/content_1565779.htm
⑩222530Martha G. Roberts, 杨国安🧛🏽♂️🙇🏽:《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国际进展——脆弱性分析方法与可持续生计方法比较》,《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第1期。
11李琳一🍙:《农户生计与资产配置的发展学研究——以宁夏盐池县青山乡研究为例》😟,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12Sen, A. Famines and Poverty.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1329苏芳💃🏿、徐中民、尚海洋🏝:《可持续生计分析研究综述》,《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第1期。
14Ellis F. Rural Livelihoods and Diversity in Development Countri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26-78.
1517Scoones. Sustainable livelihood: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IDS Working Paper 72. Brighton: IDS, 1998.
16Carney D. Implementing a Sustainable Livelihood Approach. London: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1998: 52-69.
1821纳列什·辛格乔🖖🏼、纳森·吉尔曼🛕:《让生计可持续》,《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0年第4期🙆🏿♂️。
19陆五一等:《关于可持续生计研究的文献综述》🟦,《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1月下🚴🏿。
20唐丽霞🥤、李小云🧜🏻♂️、左停🦨:《社会排斥🔋👼🏼、脆弱性和可持续生计🟡:贫困的三种分析框架及比较》,《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
2327Goldman, Ian.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pproaches: Origins, Applications to Aquatic Research and Future Directions. Conference on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Poverty Targeted Research. Hanoi, Vietnam, 2000.
24Ashley C, Carney D.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Lessons from Early Experience. London,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UK, 1999: 125-139.
26李斌、李小云🫲🏽、左停:《农村发展中的生计途径研究与实践》🫄🏿,《农业技术经济》2004年第4期📜。
28Kollmair M, Gamper St.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pproach. In put paper for Integrated Training Course of NCCR North South Aeschiried, Switerland, 2002.
31Baumgartner R, Hogger R. In Search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 System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 New Delhi Thousand Oaks, 2004: 68-125.
32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