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调查
作者:刘秀英 洪明
来源:《改革内参·综合版》
【核心提示】教育消费特点在于,教育选择与其消费是分离的👨🏽⚕️💆🏽♂️,是家长选择、孩子消费🦓。教育消费只是提供一种机会🐑,效果怎样还要看这种选择与孩子匹配的程度💛⚆。由于选择不当,花钱多并不带来好效果。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孩子要不要参加各种辅导班上🆕,正面临困境🌶。
一方面选了辅导班🧑🍼,意味着孩子自由时间的被挤占🚴🏽♀️,幸福感降低。另一方面,如果不选择上辅导班又意味着孩子可能会输在起跑线上🛅,可能会失去美好的未来⛏。在这种将幸福童年与成功未来对立起来的心态下,越来越多的家长辗转反侧,纠结万分。然而最终大多数人经过“囚徒困境”式的思索,作出了“功利为主🌎,兼顾素质”的选择。
调查显示,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城市家庭教育支出平均占家庭养育子女费用总额的76.1%🤛🏻,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30.1%。也就是说一个普通城市家庭的三成收入花在了子女教育上🎾。一方面,它确实让一些孩子的学习成绩等方面获得了快速提升。但另一方面也导致孩子过度重视书本知识的积累☄️,在健康人格、亲子关系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问题。
与其他消费不同♡,教育消费的特点在于,教育选择与其消费是分离的,是家长选择🧜、孩子消费➡️。教育消费只是提供一种机会,效果怎样还要看这种选择与孩子匹配的程度💎。由于选择不当,许多时候,花钱多并不等于效果好🧑🏽🦰。
家庭教育支出增速明显快于家庭收入
2011年5~6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对北京🧡、哈尔滨、石家庄、银川💭、成都⚃、西安🚇、南京、广州8个城市的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进行调查🍎,以了解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真实状况。
在对上述8个城市4960个家庭进行调查后,课题组发现,在义务教育阶段🤷🏼,校内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家庭对教育质量的追求👇🏽,教育支出的增长幅度高于家庭总支出的增长幅度⬅️👱🏿。
资料显示,1985年,家庭教育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2.1%,到1996年,此比例上升为5.2%💆🏿♀️;家庭教育支出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01.4%👷🏽♀️,而同阶段家庭生活消费支出的平均年增长率仅为34.4%。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家庭的教育支出以平均每年29.3%的速度增长,明显快于家庭收入的增长👨🏻🦯➡️,也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按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的调查,城市家庭平均每年花在子女教育方面的费用,占家庭经济总支出的35.1%📹。
从整体教育支出水平来看,当前城市家庭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支出的平均费用为8754.4元。在调查的家庭中🦫🧏🏻♀️,有36.6%的家庭平均每年教育支出在9000元以上,甚至有2.8%的家庭的子女教育支出超过3万元💕。
这些支出的增加是否对城市家庭造成了沉重负担🐦?
全国妇联对全国城乡家庭的抽样调查发现,子女教育费用👧、收入较低和家人生病是家庭生活面临的三大困难,其中“孩子的教育费用越来越高”已经排在家庭生活困难的第一位,影响着家庭的和谐幸福🧑🏻🦱。
然而🤹🏿♂️🧘🏽♀️,家庭教育消费的沉重负担与家长们的教育消费负担感却并不成正相关🌑。此次调查显示🧑🏼🌾,52.7%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支出对自己家庭来说是适度的经济负担,有13.1%的家庭认为教育带来的经济负担较小,有12.9%的家长不觉得是负担,只有18.7%的家庭认为教育带来的经济负担较大🙍🏽,2.6%的家长感到是严重负担🙆🏼♀️。
从调查来看,教育支出已经占到家庭总收入的30.1%,这已经是不小的数字,但家长们的感受与学者🆒、媒体并不一致,约1/5的家长认为教育支出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
我国家庭价值观的第一需求是子女成才,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成为家庭的一种信念👩🏻🌾,因此当家庭认为一种行为与自己的信念相匹配时,这种付出的负担感将会降低。
家庭教育支出差距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此次调查显示♥️,当前城市家庭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支出的平均费用为8754.4元,那么,这笔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将教育支出分为基础性教育支出、扩展性教育支出、选择性教育支出和其他支出四大类🎛🎰。
其中,学杂费、食宿费🫁、学习用品费🦸🏿♀️、春秋游📤、夏令营等费用属于基础性教育支出;课外培训或辅导费用(含家教费)🕸、课外读物费用👠、(带)子女观看演出及参观旅游的费用🦵🏻、参与学校或家长为教育子女自我学习的开支等则属于扩展性教育支出;包含借读、捐助学费等在内的择校费用则被定义为选择性教育支出;未明细内容的支出费用归入其他支出🏂🏿。
研究结果显示,义务教育阶段🧑🏻✈️,城市家庭的选择性教育支出与扩展性教育支出,已经成为家庭教育支出的主要负担😁,而基础性教育支出平均仅占家庭教育总支出的19.8%。
这也就是说🍫🥷🏼,在义务教育阶段,城市家庭的教育支出大多数花在了课外辅导、择校等方面。在城市家庭年平均8754.4元的教育支出中🫡,扩展性支出年平均费用为5862.8元,约占家庭教育总支出的67%⚃。
值得注意的是,家庭之间教育支出水平差距很大,19.1%家庭的子女教育支出为2000元以内,而支出为9000元以上的为21.3%。也就是说,我国城市前20%家庭的教育支出为后20%家庭的4.5倍以上😞。这样的投入差距引起教育资源的实际分布不均🖐🏻。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的差距很大,政府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客观上造成了孩子受教育的起点不公平👨👩👧👧。怎么弥补这种不公平呢?课外辅导、择校是主要的手段。而这两种手段都需要相当的财力、权力支撑,那些弱势家庭的子女与高收入、掌握更多资源家庭的子女之间就拉开了差距🧙🏼♂️。
调查显示👨🏻🔧,26.6%的家庭表示曾经支付过择校费、赞助费等教育支出👼🏻,择校费用最高的达到8万元。还有一些家庭没有交纳择校费而实际择校🧑🏿✈️,其中存在大量的以权择校行为。
除了择校🤶🏽‼️,课外辅导也是家长弥补教育差距的一个方法🎵。调查中,有76%的家庭有课外辅导或培训的支出🐩。同时参加两个课外班的占38%,参加3个课外班的占16.7%♍️,18.7%的学生竟然同时参加了4个或4个以上的课外班🧒🏿。
我国目前有两亿左右中小学生,据推算🌟,其中城市的占近一半🏋️,保守估计🦀,我国由于学生的参观旅游🪰、购买教辅用品、课外读物🌗、观看演出以及课外培训等形成了大约6000亿元的市场消费额,其中各种培训消费大约为2000亿元。
教育消费怎样才合理
调查城市家庭教育消费让尊龙凯时娱乐看到了大多数家长在这个问题上的矛盾心理🕯。
在调查中发现🚶🏻♀️,越是受教育程度高的家长,其功利主义教育观念就越强👩🏿🦰,越倾向于赞同“不要输在起跑线”、“高投入高回报”等观念🎞。
在美国🧑🏽🌾,中产家庭的教育支出一般占家庭收入的1.6%🗂,但在我国🦫,中等收入阶层家庭的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达到了16%🙅🏼♀️,是美国的10倍👩🏽🦲。在教育上的过多消费必然会挤占家庭的其他消费👷🏼♂️,对那些贫弱家庭来说尤其危险。
而且很多家庭在教育消费中面临的困惑越来越多。
调查���示👎🏼,有28.1%的家长认为培养孩子可以“不计成本”🧗🏻♂️,一半以上(57.4%)的家长依然认为教育投入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19.4%的家长相信“高投入才能高回报”,38.3%的家长认为可以为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适度负债”。
责任编辑: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