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农村中的社会精英研究述评
徐倩 李静
来源:《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年 9 月
[内容提要] 农村中的社会精英是我国农村社会的核心力量,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大作用。目前学界对农村中的社会精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义、构成🤘🏽、格局演变和功能的分析较多,研究的空白之处例如分类的标准和负功能还有待补充。
[关键词] 农村精英;社会精英👳🏿♀️;研究述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农村地区的自治程度大幅度提高,农村精英这一群体呈现多元化格局。学界目前对农村精英有多种分类🫴🏻,以贺雪峰👵🏽、吕世辰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可以分为传统精英和现代精英;项辉🤢、王汉生⬛️、陈光金等人认为农村精英分为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社会精英▫️;金太军🤍、仝志辉、叶本乾等人则将其分为体制外精英和体制内精英,这是现在学界最流行的分类;除此之外😨,张润君、尹广文等人将农村精英分为传统型精英、卡里斯马型和法理型精英🦟🔱。本文将传统精英、社会精英、传统型精英以及体制外精英统称为社会精英🃏,分析其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农村中的社会精英的定义和构成
在传统精英和现代精英这一分类中🏪,贺雪峰认为“大致可以指那些以名望💻、地位、特定文化中的位置乃至明确的自我意识为前提而形成的村中精英”[1]👩❤️💋👩,此类精英需有名望、地位这些必备条件👩🏻🎨🧖🏽,并且能够在思想上带领村民。项辉从我国乡村精英的格局的演变过程探讨了现阶段的精英,他认为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权力控制在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之外出现了空白领域🤹♀️,于是“有一些拥有特殊资源(能影响和组织社会生活)的人物开始在这一领域施展自己的身手,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他们崛起为农村的社会精英”[2]。这种精英多为人品正直、文化素质高🖖🏻、经验丰富或者能力较强的人👂🏼🌬,在村里有较高的威望,能够为大多数村民所信服的人🍕。
王中标将农村精英分为体制内精英和体制外精英🎏,他认为“体制外精英是各种以乡绅和宗族家族势力为主导、国家权力序列之外的精英,主要包括宗族精英、宗教精英、宗派势力、经济能人🧑🧒🧒👨👨👧👦、以及一些民间知识丰富、懂得乡间礼仪、能主持乡间仪式的文化精英和有威望的乡村中学教师、医药师等等”[3],此定义在体制外精英中加入了文化精英这一群体🕵🏼。在现阶段的农村社会中💁♀️,文化(社会)精英的典型代表为“知客”,知客是指在农村的红白喜事中,主持仪式、安排酒席和各个事项的在当地有威望的人,类似城市中所说的“司仪”🏧。
张润君在马克思?韦伯关于统治类型的划分的基础上,将农村精英划分为传统型精英、卡里斯马型精英和法理型精英。他认为“传统型精英—— 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们是传统意义上的村庄精英,能公正有效地解决社区居民间的纠纷和冲突👁,有着很高的声望……他们是村庄的行家里手,既有丰富的农耕经验,又能恪守礼仪主持社区居民的婚嫁丧葬”[4]👨🏻🚀,这类精英通过解决村里的冲突🤲🏻、纠纷和主持婚丧仪式取得了合法的统治地位,这种统治地位并非法律明文规定,而是以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声望取得。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思想上有带动作用的村干部和党员、了解村规民俗的文化人、仪式活动的指挥者还是德高望重的老人,都在农村社会中凭借自己的特殊能力占据农村统治的一席之地,得到了村民的信服,当然♈️,这其中并不包括那些以暴力形式夺取权力的乡村恶霸👳♀️。
二、农村中的社会精英的格局演变
在传统社会中🔸,国家对社会的控制还没有涉及农村,乡绅几乎承担了农村的一切事务,张仲礼在研究 19 世纪的中国绅士时,探讨了绅士的职责👨🏿⚖️🦡,他指出“他们承担了诸如公益活动、排解纠纷🕗、兴修公共工程,有时还有组织团练和征税等许多事务。他们在文化上的领袖作用……诸如维护寺院、学校和贡院等”[5],绅士之所以能够成为精英🍤,承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责任,取决于其自身固有的能力🥯。正是由于乡绅在社会地位、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优越性,使得他们能够处理好农村事务,决定了他们在封建社会中的核心精英位置。清末至民国时期,由于战乱频繁,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乡绅逐渐退出农村治理的舞台🚭,这一时期军阀横行👰🏽♀️,在农村地区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土豪劣绅和农村恶霸。
土豪劣绅和恶霸掌控农村地区的情形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得到控制。刘博通过对乡村精英身份地位的历史考察指出“新的乡村精英是来自于贫苦家庭🧑🦼➡️、未受过教育、政治思想觉悟高的青年党员干部➔。”[6]新的乡村精英由于未受过教育,文化水平和能力较差🙍🏽♂️,所以只能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成为国家政权的贯彻者🏒。汪小红探讨了乡村精英格局的演变🙎🏽♂️,认为建国后到经济体制改革前是集权制时期🧳,这一时期“公社作为国家在农村的代理完全控制了农村的社会经济……同时也以意识形态为导向控制社会文化生活”[7],人民公社完全控制了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源,使农村权力高度集中在公社🍘。
在市场经济体制以前,包括从封建社会到建国初期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我国农村社会中的精英结构都比较单一🚣🏻🌭。改革开放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了村民自治的先河。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农村社会中出现了一批经济精英和社会精英🪷,带动了农村社会的发展。如金太军所说“原来单一固定的精英格局发生变化🙅🏿,从传统的村庄双重权力结构(国家/乡绅)到人民公社时期村庄单一权力结构再到改革以来村庄三重权力结构(国家/村庄精英/普通村民)的嬗变使得精英结构有了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区分”[8]。
从以上对农村精英格局演变的描述可知,在封建社会到清末和民国时期🤵🏻,甚至是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中的精英格局较为单一🤷🏿♀️。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出现多元化精英格局,社会精英才作为一种专门的精英群体而独立存在🍪。
三、 社会精英的角色扮演和功能分析
个人是通过角色扮演实现自我的社会化。农村社会中的社会精英也是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最终实现自我的社会化。尹广文通过对华中地区某村的调查🖖🏿📓,总结了当地农村精英所扮演的角色,“农村社区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资源的拥有者和行动的动员者”、“连接社区和外部网络的中间人”、“连接国家与基层农民的桥梁”[9]。社会精英大多人品正直、社会地位较高🤾♂️,并且有组织活动的经验和能力者。社会精英可以扮演乡村文化的教化者和乡村公益活动的组织者。社会精英以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高品质对村民产生影响𓀄、教化,提高村民素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巨大贡献。
社会精英之���以能够扮演以上角色,得到村民的认可🚗,皆是由于其在乡村事务中发挥的正功能💪🏻👩🦲。吕世辰对农村精英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总结了社会精英的功能:“在社会生活中,他们自身的素质较高🤛🏻,生活方式健康👮🏻♀️,家庭关系融洽…… 他们为人正直,热心村里公益事业,主持公道因而有号召力👬。”[10]📯,他对乡村社会精英功能的描述较为全面。
首先🍼,社会精英素质较高👩🏿⚖️,能够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社会精英无论是道德素养还是文化素质都比别人高,能对他人产生正面影响,这和我国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一致🪂,因而社会精英能够在农村社会有立足之地。其次📫,社会精英能够促进农村社会整合和社会稳定🧔🏻♀️。张登国指出“乡村精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社会的整合。他们的整合功能可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如协调人际关系、调解邻里矛盾和纠纷🦸🏿♂️、帮办红白喜事,以及劝阻违法犯罪等”[11],农村社会的一些小纠纷、小矛盾无需动用法律和政治的力量➝,社会精英在此时便起到缓冲作用,化解人际关系的危机,从而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最后🪭,社会精英能够组织领导农村活动👷🏼♂️🌿。社会精英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高,能够组织村民展开学习和各项活动🤾🏼♀️,无论红白喜事还是庙会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在宗教信仰盛行的农村,村里的社会精英多为宗教首领🧏🏻♀️,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并且致力于此🤹,举办庙会和社火等活动既能加促进村民团结👁、发展当地传统文化🤞🕠,又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农村中的社会精英作为先进代表,在农村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他们热衷公共事务🩷,组织领导村民活动,同时通过协调各方关系,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一些负面影响。如吕世辰提出“农村精英有包办村里事务和大户精英欺压小姓村民的现象……那些人中有的借助于他们的力量而成为‘村霸’或‘大骨棒’,有的逐步演变为农村中的恶势力”[12]。社会精英长期领导农村活动,久而久之,难免会产生对农村事务的控制欲🐎,又因其强大的号召力,吸引了不少村民围绕在他们周围,如果这群人拉帮结派👩🏿🔬,必定会破坏村庄的和谐稳定☃️。
四🈁、目前研究的不足
目前学术界对农村精英的研究多集中在定义🎷、角色扮演、功能分析以及格局演变等方面。
学者们对农村精英进行了多种分类🦹♂️,但是各种分类都有重合之处,例如项辉等人划分的政治精英和金太军等人提出的体制内精英基本一致,指的都是政治体制内的村干部,而经济精英和社会精英又囊括在体制外精英之内。不仅如此,在同一分类中,各类别的界限也不明显。如学者划分的政治、经济🧓、社会精英,在此分类中,社会精英是指那些有声望有威信的人,政治精英是指村干部,经济精英是指带动经济发展的乡村企业家和致富能人之流,但是政治精英也可能成为经济精英或者社会精英。村干部作为政权掌握者,与外界沟通密切🧑🏼🎄,能掌握更多的资源🖇,因而村干部有可能提前了解发家致富之道🐔,从而走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前列,带领村民们奔小康。同样🚣🏿♀️,一些村干部人品正直,一心为村民着想,在村民中有较高的威望✮,平时帮助村民操办各种红白喜事,他们既是政治精英也是社会精英。因此,各种精英之间并非绝对的分离🦕👩🏻🦽➡️,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目前的学界基本把各个类别视为对立体,分裂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对乡村精英的进一步研究👩🏻🎨。
另外🧖♀️💭,当前对社会精英甚至是整个农村精英群体的功能研究多集中在正功能🦹🏼♂️,而对负面影响研究较少。目前🙎🏽♂️,学者们认为社会精英的正功能大致有思想呼吁功能、社会整合和社会稳定功能🧑🦳、道德楷模和先锋模范作用🧑🏻🎤、组织领导村庄活动🧑🏼⚖️、推动公共事业发展等众多功能,并且进行了详细分析🏙。而对负面影响的研究几乎没有🙋🏽,即使有也只是一带而过,将负面影响归于村霸或恶势力身上🚶🏻♂️。因此,学界对社会精英的负面影响研究处于空白状态,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贺雪峰. 村庄精英与社区记忆:理解村庄性质的二维框架[J]. 社会科学辑刊🧑🏻,2000,(4).
[2] 项辉,周俊麟. 乡村精英格局的历史演变及现状——“土地制度—国家控制力”因素之分析[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1😴,(5).
[3] 王中标. 乡村精英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 特区经济👱♀️,2007,(10).
[4] 张润君,刘红旭. 村庄精英在社区公共事物中的角色扮演——以甘肃定西市 Z 村婚嫁丧葬仪式为例[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5] 张仲礼. 中国绅士:关于其在 19 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6] 刘博. 精英历史变迁与乡村文化断裂——对乡村精英身份地位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J]. 青年研究🏷,2008,(4).
[7] 汪小红. 乡村精英格局演变的启示[J]. 中国社会导刊,2006😥,(11).
[8] 金太军. 村庄治理中三重权力互动的政治尊龙凯时AG分析[J]. 战略与管理,2002🛤,(5).
[9] 尹广文. 村庄精英在乡村公共事务中的角色与功能——以华中地区 L 村为例[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10][12] 吕世辰. 农村精英及其社会影响初探[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11] 张登国. 当代中国乡村精英治理🦺:局限与可能[J]. 理论学刊🧖🏿♂️,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