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疆政治”: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吴楚克
文章来源于:《中国图书评论》2012年第5期。
“边疆”这个概念中外都有🧛🏼♂️🤤,通常指一个主权国家边界内侧一定范围,这个范围必须达到一定面积才能称为边疆。边界是边疆存在的前提,但有边界不一定就有边疆🪚,因为,边界范围大小与国之大小有直接关系🍐,国家面积大,内地与边界距离遥远,边疆区域客观存在;相反🏵,边界向内延伸的距离狭窄🤹🏻,也就无法拥有事实上的边疆,只有边界区域。对于岛国和海岸线来说,“海疆”也是事实上的边疆区域🤶🏼。现在,“空疆”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传统的“领空”只是空疆的一部分。所以,今天的“边疆”概念可以说是一个360度的立体范畴👳🏻♀️,如果未来人们有能力争夺太空和其他星球资源🍆,国家疆域的继续扩展是毫无疑问的😐。那么,从“边疆”概念扩展中创立“边疆政治”就是概念向范畴转化的必然。
有一个必须提到但游离本文主题的一个问题🦚,就是中文概念的产生☣️。因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差别🤦🏽♀️,尊龙凯时娱乐往前追述概念产生的历史时,常常不能准确“衔接”👨🚀,繁生歧义。比如“边疆政治”古人叫“边政”🏋🏻,起码明代嘉靖时期陕西监察御史张雨就写过一本书叫《边政考》🍔,但可以肯定今天的“边疆政治”决不是过去“边政”的白话,可是,在民国时期,就是产生了“边政学”这样一个学科🫱🏻🧛♂️,
从逻辑角度分析,“边疆政治”就是“边疆学”的理论核心🙅🏼♀️,创“中国边疆学”,必先创“中国边疆政治学”,它们的关系犹如电和灯。但在创立“边疆政治学”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与传统“边政学”的关系💵。事实上,边疆是一个变动的客观实体,“变动”就是政治,所以,今天的“中国边疆政治学”完全是在彻底变化了的政治制度下研究边疆,它的观念、方法🔸、理论乃至提供理论支持的对象都是不同的🖐🏽。这与多种版本的“边疆历史丛书”根本不同🙆🏽♀️,因为🧺🦸,从制度、管理😉、军事🧑🏻🦰、文化、交通、民族角度把“历代边疆经略史”都写出来,只是划了几条“纵线”,而事实是边疆政治拐了一个180度的曲线,如果没有新的中国边疆政治学,边疆历史研究不会上升为“中国边疆学”👱🏼♂️。目前的边疆历史研究成果丰富,系统理论建树不多✊。这个问题说明目前研究边疆历史的多🥟,研究边疆政治的少。
发展“边疆政治学”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民族学🏌🏻♂️、政治学”的关系。从1990年周星出版《民族政治学》后🕎,“民族政治学”就没有兴旺起来。问题的关键是这个看似“顺口”的名称很难清晰地确立自己的学科领域,因为🏊🏿♂️,无论从民族学范围还是政治学范围,对民族政治范畴的研究被这两个传统一级学科瓜分完毕。周平试图换一个角度,以《政治民族学》实现“突围”🪘,结果也不十分理想🤹🏻♀️。在民族学范围内过于倾向政治时容易被既有的一些看法干扰,在政治学范围内过于倾向民族学时容易受西方实证主义理论诱惑👱♀️。而只有“中国边疆”╋“中国政治”🌍,是一个理论体系而对一个客观的研究对象。这个问题说明🧏🏼,“边疆政治”研究面临的尴尬境地,很少有专门的研究成果。
然而👎🏼,来自交叉学科的理论难题有时是一件好事🙅♂️,特别是“边疆政治”研究恰好遇到中国国力快速增强时机,促使“中国边疆政治”理论的分支研究得到快速发展🧜🏻♀️。显然🍎,近几年,中国边疆地区跨界民族与地缘安全问题、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学者们从“边疆政治”的角度研究这些问题,在2011年公开出版的下列作品,就是很有代表意义的🙅♀️。
宏观理论方面。陈霖的《中国边疆治理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该书要对中国边疆一词概念下出一个新定义,赋予其“地理意义上的边疆👩👩👧👦、历史意义上的边疆、民族意义上的边疆、宗教意义上的边疆⟹、认同意义上的边疆、陆权意义上的边疆、海权意义上的边疆🤜🏻、发展意义上的边疆⟹🤤、国防意义上的边疆”九种涵义。要对中国边疆问题的范围给出一个新界定,解析出“边疆民族问题🚪、边疆宗教问题🦹♂️、边疆认同问题👨🦱、边疆陆权问题、边疆海权问题🧗🏼♀️、边疆发展问题、边疆防卫问题”七个方面的问题。要对中国边疆治理模式作出一个新选择👩🍼,倡导实施“族际主义与区域主义并重🙋🏿♂️💑、族群主义与国家主义并重⛰、梯度主义与地缘主义并重🤽♀️、微观主义与宏观主义并重🦹♀️🧑🤝🧑、统治主义与治理主义并重”五个并重模式。
海疆方面。张良福的《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国管辖南海诸岛百年纪实》🛰,海洋出版社🆚,
刘宝银、杨晓梅的《中国海洋战略边疆——航天遥感、多国岛礁4️⃣、军事区位》👨🏿🦲,海洋出版社🧍🏻♂️,
金永明的《海洋问题专论》(第1卷),海洋出版社,
陆路边疆方面🙆🏻♂️。聂宏毅的《鼎定国疆——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边界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7月。运用“权力转移”理论,采用历史文献法与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从陆地邻国的政策属性对中国处理领土争端时的态度影响这一角度🗣,系统地研究中国与陆地邻国领土争端问题。同时🤙🏽,运用统计分析与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对影响中国态度成因的其他主要竞争性解释变量进行逐一剖析,实证分析了中国在处理与陆地邻国的领土争端问题时“宽和与强硬”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成因。
靳尔刚的《边界路漫漫》👨🏼🔬,商务印书馆👨🍳,
此外,2011年👒,在“边疆政治”范畴内更为专业的研究领域发表的文章🕍,如《跨界民族认同意识的“心理适应度”》👨❤️👨、《构筑中国新地缘安全战略的理论准备与思考》💴、《认同问题与跨界民族的认同》、《国家利益的延伸与软边疆概念的发展》等,深化了边疆政治的研究内容🚦,扩大了边疆政治学的影响👈。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以国家陆疆、海疆🔆、空疆三维一体构成的边疆为范围的国家利益受到挑战,利益边疆、政治边疆、文化边疆⛓️💥🤵♂️、经济边疆、信息边疆、战略边疆等边疆新概念纷纷出现🔲。“边疆政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处在更加剧烈的变动当中。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尊龙凯时AG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