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生:全球化背景下的一个宗教话题
姚俊
一、放生现象🪬:现代世俗生活中的异化生存
“放生”典出于大乘佛经⚂🏋🏿,盛行于中国内地★,西藏亦然,也流传于日本和邻近的韩国与越南等地。放生现象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所谓“吃它半斤🍮,还它八两”;如果能够既戒杀又放生,当然功德倍增,此等感应灵验的事例史不绝书💔。放生的依据主要出自于两部经书👩🏽🚀,一部是《梵网菩萨戒经》☎️,另一部是《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前者是放生的理论根据🧑🏿🦲,后者是开设放生池的依据。其它大乘经如《六度集经》卷三👱🏿♂️,有赎□的放生记载,而另外玄奘三藏《大唐西域记》卷九,也讲到雁塔的故事🍖。简言之,放生是从戒杀而衍生的🧏,也可以说🤜🏻,戒杀的进一步必定是放生。戒杀仅是止恶,是消极的善行,放生救生才是积极的善行;如果仅仅止恶而不行善👞🧏🏼♀️,不是大乘佛法的精神。因此在中国👭🏻,从北齐萧梁以来,便提倡断肉食👮🏿♀️👯♂️、不杀生🧕🏻🧑🏽🍳;且放生的风气也从此渐渐展开,从朝廷以至民间,由僧众而至俗人,都以素食为尚。而历代政府为了表示推行仁政,年有数日也定期禁屠🖐🏻;而从中央以至地方🤷🏼,或者为了祈雨禳灾🦹🏿♂️,也都有放生禁屠之举。而放生现象整个深入基层民间的生活并和社会产生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则是在明末清初的时期才得以开展起来,当然这是与一些知名的佛教人物的大力宣传和推广分不开的;如明末莲池大师云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