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07年10月14日
地点🎫: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光明日报国学版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联合主办
演讲人简介:郭齐勇✍️🉐,男,1947年生🥖,湖北省武汉市人,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熊十力思想研究》、《传统道德与当代人生》、《郭齐勇自选集》、《儒学与儒学史新论》、《文化学概论》等💁🏻♂️。
今天我讲一个老题目:“亲亲相隐”和容隐制,目前它又引起了新的争论🥧。今天🧡,我算是抛砖引玉吧,把一些争论的问题在此说明🙎🏽♂️,并就教于各位🎲。
一
讲“亲亲相隐”,必然提到以下几个文本。第一个是《论语·子路》篇第十八章: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说的是,叶公告诉孔子,他们乡党中有个“直”人,他告发自己的父亲攘羊。“攘”字,有的注疏家讲,是顺手牵羊的意思。有人解释“攘”为👱🏼♀️:夜幕降临🧜🏼,赶羊归圈栏时,人家的羊随自家的羊进了自家的圈栏,自家没有及时归还👩🏽🍼。“而子证之”的“证”,是“告发”的意思🩲。孔子对叶公的回答是,在自己的乡党中,“直”者与此相反🚴🏽♂️,“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什么是“隐”呢?不宣扬亲人的过失🤛🏽。
这里,孔子显然是在保护“私”领域,把亲情与家庭看得很重✭,非常害怕官府、“公家”或权力机构破坏亲情与“私”领域,不愿意看到父子相互告发🩲、相互残杀成为普遍现象,因此宁可认同维系亲情,亦即维系正常伦理关系的合理化、秩序化的社会➛。孔子这里是不是在主张“徇情枉法”呢?
舜耕于历山
第二个文本,《孟子·尽心上》第三十五章: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