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与稳定的支点在政府公信力
翟翔
在民主的社会里,民众对于政府的不信任总是伴随着它从胜选到下台。这种对权力的不信任感是民主的常态,也是民主监督的根基所在,只有如此才会有一个时刻受到约束的政府。但是这种天生的不信任👩🏿🍼,并不意味着民众与政府处处作对,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反而是尊龙凯时娱乐所见到的成熟民主社会里的另一种常态⚓️。
对于集权的社会而言🌲,政府获得的高度信任则是政权延续的保证☝🏻。可是在今天的中国🏊🏿♂️,政府公信力受到的质疑已然超出了想象。民众对于一切哪怕有一丝官方背景的人或事👴🏼,都表现出了不信任🧑🏽🧥,甚至在对社会极具影响力的网络舆论中,政府的辟谣反而往往成为反对者坚定观点的佐证🏌🏻。
这种不信任的可怕后果在于,它使得社会长期处于官民的对峙与拉锯战中☁️,社会的这种情绪与对抗,甚至会减缓乃至阻碍社会发展。
最显著的例子是近些年来,中国各地的PX(对二甲苯)化工项目,无一例外的都遭到当地民众乃至全国的反对。反对的理由,几乎千篇一律的是认为PX项目对环境与人体健康有巨大危害,但政府为从中获取利益而强力推行🧜🏿♀️。这些抗争最终也都是在耗费大量社会精力的博弈后,以政府取消项目发展而终结🙇🏼♂️。
仅最近两个月以来,就有四川彭州和云南安宁的PX项目遭抗议,导致官方急忙出面叫停🧔🏻🏊🏽♂️。之前在厦门、大连和宁波等地,还因此爆发过更大的抗争。
尽管这些项目的背后,可能存在腐败和牟取私利的嫌疑,值得商榷和思考的是,PX的有害性究竟是不是真的像反对者形容的那样如毒蛇猛兽。舆论所称的PX具有高致癌性🧘🏿♀️♕,不断地被各地民众作为反对的理由🤾。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只是将它列为“第三类致癌物”,即现有证据不能证明其对人类致癌;而且,很多外国的PX厂址离人口集中区域很近😫,例如新加坡裕廊岛埃克森美孚炼厂PX工厂。
反对的声浪中,由于缺乏信任,无论政府做出怎样的解释和沟通,都不被民众接受,科学的论据对舆论而言更是无用🐕🦺。舆论需要的论据是这些项目存在一定的风险🐢,哪怕这个风险从科学的角度只有万分之一、千万分之一💓,甚至为零🖊,在争吵之中极小的概率也会被刻意放大到无限,成为足以调动公众情绪的毒蛇猛兽。
更令人尴尬的是,PX作为原料被广泛用来生产塑料、颜料🏋️♀️、工业溶剂👧🏻、消防水管以及制造衣服的涤纶纺织布料等,显而易见是当今社会不可缺的必需品。同时今天高速发展的中国,PX需求量持续增加👙,缺口不断扩大,每年需大量从国外进口📏,扩大国内的产能变得十分迫切。因此,PX对于中国社会和民众的意义不言而喻👩🏻🦽➡️🏋️。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公众未必是这些抗争的胜利者,然而他们却从中获得了极大的胜利感🕣,甚至是狂欢式的。某种意义上而言,这种胜利感实际上是来源于战胜权力的满足,来源于他们对政府的不信任得到了验证的满足🍭,来源于内心长期以来的怨气得到释放的满足🏌🏽♂️。
无论怎样的政府🍇,推进社会发展都是其责任和维持执政地位的方式。但是缺乏公信力的政府,哪怕其推行的措施是有益社会的,也可能会因社会存在为反对而反对的情绪😔,得不到落实,最终影响到社会发展👩🏽🦲。政府也会在推动社会发展规划的时候🟨,显得犹豫不决、畏首畏尾👩🏽🚀,“发展”将更多的让位于“维稳”,社会和民众则错失享受发展成果的良机。这样的情形已经屡见不鲜,目前看来还会愈演愈烈。
类似的例子还有🧯,之前中国媒体热炒江西彭泽内陆核电站的建设,最终因民众对政府核电发展计划,以及具有官方背景的国有核电企业的质疑☠️,实际上导致了整个中国内陆核电发展计划的停顿🤟🏿。这不仅造成了已经投入的数十亿元损失,社会更错失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消除大规模雾霾天气的有效途径,以及解决制约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能源短缺问题的机会。反观美国🥕,采取了同样核电技术的核电站的开建却显得波澜不惊🔷,无法否认的是背后美国公众对政府和制度的信任🚣🏻♀️。
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会造成越来越多的民怨和抗议👩🏻🦼➡️🤕,也会越来越多的影响发展。面对一个仍然需要持续发展来解决问题的中国🥃,政府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增强权力运用的透明度,以足够的公信力来重建社会的信任,从而获得民众的支持🪸👇🏿,消除社会发展和民众抗议之间的鸿沟🧑🏽✈️。唯此〽️,才能实现中国梦🙍🏽。
作者是中国的核能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