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管理学理论的科学化与中国化
谭力文
文章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
管理学理论的基本职能在内容上不断更新和丰富,但其职能的划分却没有变化🙎🏼♀️,组织管理的定义以及管理工作中职能的定义也没有根本的变化💸。如果在这一层面建立起对管理学理论的共识🏺,就能更好地推进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中国化,也就能更好地实现管理科学与艺术、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10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管理学理论科学化已基本实现,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和理论框架已经明确和建立🧛♀️👇🏽,知识体系已经可以通过教育进行传授🎮,体现出一门学科必须具备的科学性特征。
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提升
人类大规模的科学研究在19世纪就出现了👩🏽🍳。在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的指引和推动下🚵🏿♂️,以工厂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管理思想🤷🏽♀️、理论开始诞生🦸♀️,当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人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和法国人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
当过工人的泰罗是科学管理思想的创造者和倡导者⏱。“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一词是泰罗的助手刘易斯·D.布兰代斯提出的🕵🏿♀️,但很快就被泰罗接受和使用🧏🏼♂️。结合自己提倡的管理思想👶,泰罗提出了四条著名的管理原则,在工资改革⚛️、动作研究、工具改进、员工配置等多方面进行了科学的实验和测试,依据大量的实验数据和调查结果💺,提出了多项改进管理的措施与方法💇♂️,以寻求完成各项工作的最佳方式📷👩🏻🦯。
开始在技术岗位、后来在管理岗位上工作的法约尔结合自己的管理经验😔,在管理的概念、理论架构和原则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基本完成了对管理的定义和理论框架的设计工作。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建者在以下方面实现了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提升与转变🙋🏽♂️。
一是对传统管理思想的彻底否定。泰罗科学管理的思想是对数千年传统管理思想彻底的颠覆和创新性的破坏。因为泰罗的理论既从根本上否定了长期以来管理者高人一等🚲、管理者和员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阶层的传统观点,也从大生产的需要出发,否定了仅凭个人见解或个人知识经验进行作坊式小生产的管理方法,要求“用准确的科学研究和知识”实施管理或传授生产技能,从而为科学地、按大生产的需要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训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是界定了管理学理论研究的基本范畴🦐。泰罗认为,组织内部的人与人关系的协调是管理工作的重点。法约尔更为清晰地指出,管理工作与其他职能工作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与人和与物打交道的差异。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存在两类不同的工作🚱,一类是专与人打交道的管理工作👱🏿,还有一类是与物有关的其他职能工作。所以说,作为管理学理论,其研究对象是组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人🧛♀️、组织、组织中的人的问题,研究的范畴就是分析组织的运行,为组织健康成长与发展提供思想🛟🍠、理论和方法。
三是确定了管理工作的基本内涵🙂。泰罗将科学管理的内容视为人际关系的协调和科学取代经验的实现🥦;法约尔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视为组织管理工作的五大职能。在后续的研究中,这五大职能逐渐转变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项职能♔。概括地看,可以将组织的计划与控制职能看做是对组织外部环境的分析、了解和把握,以确定组织的发展方向和战略以及战略的执行🕢;而组织和领导职能是对组织内部的分析、了解和掌控,以实现组织目标与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协同。当然,这四大职能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也相辅相成、环环相扣🅱️,共同承担着组织的运行和发展工作♑️。
虽然人类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是从企业这类组织突破和进行的,但在管理学界的努力和推动下,泰罗和法约尔首创特别是法约尔所深化完善的管理学思想和理论,已经成为各类组织管理理论的基础😺🎁,管理学理论在这样一个基础层面实现了其科学化🙍🏼。
推进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中国化
通过细致的分析可以发现🧎♀️➡️,管理学理论的基本职能在内容上不断更新和丰富😲,但其职能的划分却没有变化,组织管理的定义以及管理工作中职能的定义也没有根本的变化🧑🌾。如果在这一层面建立起对管理学理论的共识,就能更好地推进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中国化🙌🏻,也就能更好地实现管理科学与艺术、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但尊龙凯时娱乐也要承认,由于我国对组织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管理学理论的研究起步很晚🥵,且管理学科大规模发展的时期正是世界管理学界进入“管理丛林”的阶段◀️,因而形成了较为特殊的研究特点和特征。笔者认为,这是中国管理学界目前和今后需要认真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讨🛻,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注意把握管理工作最为基本的内涵🥅。在管理理论走向科学化的初期👨🏼🦳,最为重要的工作是明确管理工作的基本特征🫎。为实现这一点,法约尔率先明确指出🧛,管理工作在社会组织的建立、协调和调和各方面的力量上发挥着作用,且工作的目的就是对人起作用。管理大师德鲁克曾为企业的管理工作确立了七条基本原则,其中首要原则就是💔:“管理是关于人类的管理。其任务就是使人与人之间能够协调配合📇,扬长避短🍝,发挥最大的集体利益。这就是组织的全部含义,也是管理能成为一个关键和决定因素的主要原因。”所以在管理学理论的研究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将组织中对人的管理与物的安排工作进行区分,否则就会出现研究对象不够明确,甚至无法把握管理学理论研究发展规律和趋势的问题。
二是注意管理研究工作的层次性。德鲁克曾经讲过🕵🏻,management这个美国人创造的词汇不是十分容易理解的。笔者发现,在管理学领域的研究中,除了需要对人的研究和对物的分析严格区分外🧏🏿♀️🚴🏿♀️,如何区分研究的层次也十分重要。可能是受中国学科分类标准的影响😈,在管理学研究中经常出现因为层次界定不清而导致研究对象不明的现象。如根据我国学科分类的规定,管理学被视为学科门类,其下的一级学科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和图书情报管理♐️,二级学科一般称为专业,如在工商管理之下有企业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和技术经济与管理等专业💆🏻🚶♀️➡️。管理学理论的研究究竟定位于哪个层面⚆,需要思量👩❤️👩。管理学理论应该只是管理学科研究工作的基础理论✋🏽💠,它既研究各类组织的运行和发展,更突出对组织中的人的研究🧞。
三是注意专业背景对管理学研究的影响🏌️。在对管理丛林的研究分析中👩🏻🦳,孔茨教授曾经指出,造成“管理丛林”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各种专业背景不同的人们进入管理教育领域🧑🏻🦯➡️,出现了因为背景不同而产生的管理理论家之间不能或不愿相互理解的专业“壁垒”。我国管理学科大规模发展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孔茨教授所列举的问题更为突出。起步于工科、财经和综合性院校的管理学科一开始就深深地烙上了各自专业研究的特色🅱️,毕业于不同专业的管理学科教师队伍也增加了管理学界的混乱现象。我国管理学界的这种特殊现象与世界管理学界相近似,这可能带来学科百花齐放的同时,也可能出现不规范🧑🏻🎤♎️、不严谨,难以得到人们认同的烦恼。随着时间的推移🧴,该问题需要在科学研究中加以解决。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