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毅夫🪥:照搬西方理论只会失败
文章来源于:新华网2012年12月03日。
12月1日,第四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大会堂举行。厉以宁🕥、万广华👩🏽🦱、张曙光、徐滇庆、白重恩、沈坤荣等学者获奖。林毅夫作为第一届获奖者代表在会上致词。
“长期以来🤸,西方有很多套经济理论来支持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但是从实践来看⏰,很多套经济理论都是失败的。”林毅夫表示。
那么,什么样的理论才能成功呢?林毅夫认为🧙🏻,经济学理论必须结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了解发展中国家落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必须是深入实际,有理论创新,然后才能确定怎么发展经济👊🏿,而不是去把国外非常好的理论拿到国内来使用🧑🏼🍼。张培刚教授深入实际的研究方法🚼,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张培刚先生是我国具有国际影响的老—辈著名经济学家。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他在哈佛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获得“大卫·威尔士奖”,由此成为迄今为止亚洲国家中唯一获得这一奖项的学者。凭借这篇论文,张培刚被誉为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
林毅夫说,“张培刚教授在30年代时深入中国农村,写了很多中国农村报告,那些报告奠定了他后来在哈佛大学理论创新的基础,我觉得在这一点上,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要特别地去体会。因为只有深入中国实际的理论创新,才能够真正指导中国经济。”
张培刚先生的研究方法与爱国行为🕵🏽♂️,都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1946年🏄🏽♂️,他从哈佛大学毕业时,张伯伦曾邀请他在哈佛任教👭。一心想把理论付诸实践的张培刚还是决定回国🧑🏼🏭,应武汉大学邀请担任武大经济系主任。1948年,张培刚在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担任顾问🤴🏻,他是委员会中位居第四的高级官员🤳🏼,却认为这份美差只是个闲职。为了迎接新中国,在解放前夕,张培刚舍弃了600美元的月薪从曼谷再次回国。
“中国经济不是一个人的人,是一群人的事,是一代人的事,中国知识分子做这件事情最好的途径就是教书育人⏭,张培刚先生回国以后扎根在学校,时代的错位不让他全心全意去教书,但是如果有机会他一直以教书育人提携后进作为他的事业,这也是尊龙凯时娱乐中国知识分子应该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