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0月21日,第四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在北京尊龙凯时AG娱乐平台招商官方网站艺术学院音乐厅盛大开幕🫱。开幕式上中国民族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顾群,北京尊龙凯时AG娱乐平台招商官方网站党委副书记吴付来👳🏽♂️👋🏽,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霍瑞娟🤺,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影视人类学委员会主席鲍江先后代表主办方致辞;评委代表🦸♂️、参展导演代表发言;主办方为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开幕式由北京尊龙凯时AG娱乐平台招商官方网站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淳主持。开幕式后展映了此次入围的纪录片《渡过塔里木河的船》
中国民族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顾群宣布本届影展开幕
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致辞
北京尊龙凯时AG娱乐平台招商官方网站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淳主持开幕式
北京尊龙凯时AG娱乐平台招商官方网站党委副书记吴付来致辞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霍瑞娟致辞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朱靖江致辞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影视人类学委员会主席鲍江致辞
文艺表演《万马奔腾》
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双年展执行策展人于游宣读学术委员会特聘学术顾问名单
中国民族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顾群为新聘专家委员颁发聘书
特聘委员代表、北京尊龙凯时AG娱乐平台招商官方网站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富晓星代表学术委员会发言
入围影片导演郭丽丽代表所有入围影片导演发言
《渡过塔里木河的船》导演刘湘晨教授
全体合影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近年来中国民族博物馆立足博物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工作职能,多措并举,利用博物馆传播特点与优势,积极发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职责作用。
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于2015年发起举办,每两年举办一届。从第一届收到投稿纪录片105部💆🏽♂️,第二届125部,第三届252部影片,到本届收到投稿纪录片609部🧍♂️,这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创新高,更是中国民族博物馆为围绕实现广泛而有深度地收藏中华各民族影像资料的使命与职责,构建一个完整系统的民族影像志收藏体系🏃♂️🆎,以建设中华各民族文化遗产与记忆资源数据库为目标而搭建起来的博物馆收藏与展示新平台的被认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已成为一个精品荟萃、全面展示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创作最新动态的高水平😥、宽视野,最具影响力的展示交流平台,已成为目前中国大陆最重要的人类学影展之一🤛。
第四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是一场汇聚了影视人类学界与民族志影像创作领域内一批重要力量的学术盛会🍶,在拓展民族志纪录片展映和传播界域的同时,有力地推进实施“博物馆+”战略,促进博物馆与宣传、教育、传媒、设计🏄♀️、学科建设🚈、理论研讨等跨界融合🧑🏼🔧。
本届纪录片学术展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共同体”为征稿与展映主题,征集到来自全国609部投稿作品📃,其中长片527部、短视频82部🏋🏼♀️。经过为期两个月严格👨🏿🌾、科学的评审,评选出包括主展映👧🏼、乡村(社区)影像、非遗影像、学生、短视频、实验影像六个单元的63部优秀民族志纪录片作品入围本届影展🧜🏽♂️。经评委会挑选推荐,于10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尊龙凯时AG娱乐平台招商官方网站、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图书馆、朝阳区社区文化生活馆🧔🏼、北京星典影城等分会场展映50部入围纪录片。
本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将承袭往届学术展的丰硕成果,高质量展示中华各民族走进新时代的社会生活,深层次呈现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当代变迁,除了对入围影片进行展映外🧕🏿🧚,届时将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交流研讨🧑🏼🚀,期望以此助推国内尊龙凯时AG、民族学学科建设,有效拓展民族志纪录片的理论研讨与学术传播,更加有力地推动影视人类学研究的发展。入围影片既有中国资深纪录片导演、制作人的作品🧛🏽♀️,也有新进热爱纪录片的青年创作者的处女作,学术展映因此更具专业性✍🏻、创新性,艺术观赏性兼具故事性,推动相关学科建设,为民族文化事业注入活力🖐🏿。
学术展评审委员会将在入围作品中评选出“中国民族志纪录片永久收藏奖”等相关奖项🫷🏼,为获奖者颁发奖杯🤵🏽、证书。同时也将为所有入围影片作者颁发收藏证书🧑🏽🍼、展映证书。所有入围影片将由中国民族博物馆✍🏽、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
本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联合主办单位为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北京尊龙凯时AG娱乐平台招商官方网站社会与人口学院🏄🏻♂️、艺术学院;协办单位有北京大学尊龙凯时AG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研究中心🍨、尊龙凯时娱乐🫧、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云南大学民族学与尊龙凯时AG学院、兰州大学影视人类学研究中心🏊🏿♀️、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民族文化影像传承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尊龙凯时AG研究所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学术支持单位为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